游戏百科

铁原阻击战,朝鲜的生死存亡之战,却被极大低估

美国军事专家曾断言,美国曾有一次绝佳机会,在朝鲜战场彻底击败志愿军。而这次短暂的机会,出现在在1951年的4月,即第五次

美国军事专家曾断言,美国曾有一次绝佳机会,在朝鲜战场彻底击败志愿军。

而这次短暂的机会,出现在在1951年的4月,即第五次战役打响之后。

虽然志愿军则通过补充兵员,总兵力增至95万人,但因为战线过长,后勤补给越发困难。

如果美国可以抓住这次机会,便可复刻仁川登陆后的奇迹。

此时,美军换帅,显示出了新的气象。

并且在短短数月之间,原本如同丧家之犬般仓惶南撤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竟奇迹般扭转了战场颓势。

新帅马修·邦克·李奇微,堪称一位军事奇才。

这个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无论走到哪里,腰间都挂着一枚手雷。

与于麦克阿瑟的骄傲和高调不同的是,李奇微此人素以心思缜密著称,更兼军事指挥才能卓越。

此前狼狈不堪的军队,经过李奇微的整合,竟然面貌大变、士气高涨。

在战场的效果也立竿见影,不仅稳住了阵脚,还从原本被迫放弃的"三七线"区域,逐步向北推进。

美军利用机械化优势,借助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展开疯狂的反扑。

志愿军也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妙。

由追击被迫立即变为防守,并且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构筑防御工事。

一旦战线被美军突破,志愿军就会被分割包围,甚至有全面崩盘的风险。

甚至入朝以来的战果,也会全部丢失!

李奇微雄心勃勃,准备“收复”仁川登陆后的战果,一路打到鸭绿江去。

形势万分紧急。

针对战场上的情况突变,彭德怀总司令思路异常清晰。

1951年5月21日,在经过研判后,他果断下令:全军后撤!

这样的主动撤退,必须组织有序,否则就会演变成大逃亡。

因此,必须留下一支强有力的部队留下,来掩护主力部队安全后撤。

这项任务应该由谁担任呢?

彭老总思来想去,最终把目光定格在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的名字上。

杨得志是何许人也?

看看他的履历就知道,他是从一场场恶战中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悍将。

他1928年加入革命,长征途中参与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等战役,指挥17勇士强渡天险,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通道。

抗战期间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参与平型关大捷、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率部敌后游击重创日军。

解放战争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清风店、石家庄、冀热察等恶战,清风店战役以少胜多歼敌1.7万,为解放石家庄及华北奠基。

他历经无数硬仗恶仗,堪称身经百战之名将。

选择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1951年2月作为第二批主力入朝,机动性与服从性强。

并且,部队配备了当时国内最精良武器,63军、65军换装苏制T-34坦克、SU-75自行火炮等装甲力量,炮兵配美式105毫米榴弹炮、M1加农炮,步兵配M1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等,有力保障作战。

面对彭老总的钦点,久经沙场的杨得志,这时却没有了往日的自信。

因为,当时十九兵团的六十四军正在西面与美军苦苦纠缠脱不开身,六十五军又损失惨重,没有一战之力,所以整个兵团,能够肩负起阻击重任的部队,也只有傅崇碧的第六十三军了。

再者,当时六十三军实际总兵力不过两万四千人左右,倘若接受这个任务,六十三军将直面美军主力部队,在如此悬殊的兵力与装备差距面前,怎有能力承担起阻击美军大规模推进的重任呢?

于是,杨得志回电彭老总:可能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当时形势逼人,彭德怀自然明白这个任务有多么艰难。

但是,整个朝鲜战场,已经没有比杨得志更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