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带一路不法企业攫取黑金,中国劳工命丧塔国真凶难寻

2025年9月15日,陕西省留坝县江口镇村民刘志斌的家人收到了一份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死亡通知——这位远赴海外务工的53岁农

2025年9月15日,陕西省留坝县江口镇村民刘志斌的家人收到了一份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死亡通知——这位远赴海外务工的53岁农民工,在塔中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塔中矿业")的铅锌矿矿井中不幸身亡。然而,当家属试图为逝者讨说法时,却发现这场悲剧背后隐藏着层层分包的利益链条、形同虚设的安全保障,以及跨国追责无门的困境。

作为上市公司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38)的全资子公司,塔中矿业官网赫然显示其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标杆企业",拥有400万吨采选产能和亚洲最大铅锌矿生产商的光环。但刘志斌亲属提供的证据却撕开了这家标杆企业的伪装:一份仅有个人签字而无公司印章的劳动合同、每月通过"陈秀源"个人账户发放的工资流水、从未缴纳的社会保险记录,以及被层层转包却无人担责的用工关系。

劳动合同成废纸:从"正规雇佣"到"三无劳工"

据刘志斌家属出示的材料,2024年12月,刘志斌经同村人介绍进入塔中矿业采矿厂工作,签订的劳动合同甲方处为"塔中矿业采矿厂",但仅有刘志斌手写签名,未加盖任何公司印章。"当时对方说这是国外项目的惯例,大家都是这么签的。"与刘志斌共同外出务工的工友回忆道。这份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成为日后维权的第一道障碍。

更令人震惊的是薪资发放方式。家属提供的银行流水显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8月期间,每月6-10日左右都会有一笔标注"工资"的款项从名为"陈秀源"的个人账户转入刘志斌账户,金额从18000元到40000余元不等。"我们后来才知道,这个陈秀源是陕西世纪崇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陕西世纪崇山")的财务人员,但我们从未见过这家公司的合同。"刘志斌的弟弟刘志强表示,塔中矿业和陕西世纪崇山均未为刘志斌缴纳工伤保险,导致事故发生后家属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赔偿。

层层分包迷局:资质企业为何成为"甩锅"工具?

公开信息显示,塔中矿业将其塔吉克斯坦矿山的开采业务外包给陕西世纪崇山,后者具备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并在陕西省略阳县设有项目部。但诡异的是,陕西世纪崇山同样未与刘志斌签订劳动合同。"塔中矿业说我们是陕西世纪崇山的人,世纪崇山说我们归采矿厂直接管理,现在人没了,两边开始踢皮球。"刘志强愤怒地说。

这种"发包方-承包方-实际用工方"的三层架构,使得责任认定陷入僵局。西藏珠峰2025年半年报显示,塔中矿业当期实现营收11.55亿元,贡献了上市公司73%的利润,但在"员工权益保障"章节仅笼统提及"遵守当地劳动法规",未披露境外员工社保缴纳比例等关键数据。而陕西世纪崇山略阳项目部的工商信息显示,其2024年参保人数仅为170人,与实际用工规模(刘志斌的工友透露,仅在该项目部,实际约有2000余名来自中国的农民工)严重不符。

标杆企业的安全谎言:年营收11亿却无安全投入?

作为国务院有关部委评定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标杆企业",塔中矿业官网宣称"建立了完善的HSE管理体系",但刘志斌的死亡事件暴露了安全措施的严重缺失。据同矿工友透露,事发矿井缺乏基本的瓦斯监测设备,"下井全靠经验,有时候连安全帽都凑不齐"。而西藏珠峰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安全生产费用支出仅为126万元,占营收比例不足0.11%,远低于国内矿山企业3%的行业平均水平。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塔中矿业正在推进总投资25.04亿元的600万吨采选改扩建项目,却连基础的劳动用工规范都无法遵守。这种"重产能扩张、轻安全投入"的发展模式,在当地并非个案。塔吉克斯坦劳工部门2024年报告显示,中资矿山企业近三年发生17起死亡事故,平均每起赔偿金额约100万元,仅为国内同类事故赔偿标准的1/5。

追责之路漫漫:刘志斌死因成谜,谁来为跨国劳工权益兜底?

事故发生至今已过去11天,刘志斌的遗体仍停留在塔吉克斯坦苦盏的一家殡仪馆,刘志斌的家属至今也没有见到死者。家属多次联系工头贾红兵,得到的回复始终是"正在调查,等待塔中矿业反馈"。而当记者致电塔中矿业总经理严志财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西藏珠峰作为总包方应对境外项目用工承担连带责任。但现实困境在于,中塔两国尚未签署司法协助协议,跨国诉讼成本极高。"我们现在连刘志斌到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更别提追究责任了。"刘志强绝望地说。

截至发稿,西藏珠峰股价报收12.27元,较刘志斌死亡消息传出前下跌3.08%,市值蒸发近4亿元。但对于江口镇的这个普通家庭而言,失去的生命再也无法用金钱衡量。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之际,刘志斌的悲剧拷问着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当利润与生命发生冲突,我们是否还记得"共商共建共享"的初心?

这起事件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劳动纠纷,更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暴露出一些企业在海外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对于刘志斌的家属来说,他们希望能够尽快找到真凶,让刘志斌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他们应该加强对 “一带一路” 沿线中资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活动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保障中国劳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这起事件也提醒广大中国劳工,在外出务工时,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寻求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在异国他乡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一带一路” 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只有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让 “一带一路” 倡议真正惠及沿线国家的人民。

(文中刘志斌亲属信息已获授权公开,部分受访者为保护隐私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