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精明的孙权怎会上了东北人的当?——《三国的碎珠》东吴篇

三国时期,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一直在明争暗斗。能够脱颖而出的君主,都是人精中的人精。然而,不曾吃大亏的孙权却被辽东公孙

三国时期,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一直在明争暗斗。

能够脱颖而出的君主,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然而,不曾吃大亏的孙权却被辽东公孙渊给重重算计了一把。

以至于,孙权到死,都不能放下这件事。

(一)相互 “信任”

公孙渊占据辽东地区,此地虽偏远,但战略意义重大。

曹魏如果能够拿下,就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不需要设立一个庞大军区,天天烧钱。

因此,曹魏一直想吃掉辽东。

公孙渊为保自身统治,打算借助东吴制衡曹魏。

而东吴若与公孙渊联手,便能在战略上牵制曹魏(两路夹击)。

于是公孙渊向孙权称臣。

孙权一心想突破曹魏的战略压制,扩大势力范围。

公孙渊的主动归附,让他看到了天赐良机。

孙权认为,若能将其纳入麾下,既能开辟北方第二战线,又能提升东吴在三国中的地位(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吃亏)。

于是,孙权不顾诸多大臣的反对,派出使者张弥、许晏二人,携带大量珍宝去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重臣张昭特别反对此事,两人闹翻。

(二)背叛与损失

公孙渊本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看到东吴使者带来的诸多珍宝,他既贪图财物,又害怕得罪曹魏。

一番权衡后,他选择背叛东吴。

斩杀东吴使者,吞并财物,还把使者首级送给曹魏邀功。

公孙渊被魏明帝拜为大司马,受封乐浪公。

问题是,当时孙权还派去一万人马(不知道派去干嘛的)。

这一万人都被公孙渊吞并了。

孙权得知后,气得捶胸顿足。

这次事件,孙权不仅赔了大量珍宝,还在天下人面前丢了面子,成了千古笑柄。

(三)复仇的搁置

孙权愤怒不已,扬言要亲自率军讨伐公孙渊。

孙权说:“不剁了这个鼠辈的狗头扔进大海,难消我心头之恨!”

他迅速筹备出征,调兵遣将。

陆逊等大臣出面劝阻。

他们指出,远征辽东,只能从海上,魏国是不会借道的。

海上路途遥远,粮草补给困难(总不能天天吃鱼吧),淡水也不好补充(给钱,魏国估计也不卖)。

出兵之后,魏国既可以从陆路偷袭,也可以从海上拦截。

即使打赢了,一块飞地,也根本守不住。

可以说,胜利的机会等于零。

孙权冷静下来之后,意识到大臣们说得有理。

权衡利弊后,他只好放弃远征,每天多喝二两“小糊涂仙”,准备淡忘此事。

孙权也找机会向张昭“道歉”,证明自己当时确实上头了,九头牛都拉不回。

总结

孙权的上当故事告诉我们:对于没有见过的人,对于不熟悉的人,对于突然的诱惑要保持清醒。

不要因小失大,情愿割肉,也不要补仓,更不能All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