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纠结桌面听歌系统的升级问题。原来用的组合是iFi ZEN Stream + 外置 DAC,声音还算干净,但每次想听高解析音乐,都得调一堆设备、换接口,还得忍受 App 的偶尔延迟和不稳定。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愿意折腾,只想开机就能听歌,而不是每次听歌前都要当工程师。
于是,我开始寻找一台能一机搞定播放、解码、前级,操作顺手、声音耐听、预算在人民币 5000–10000元左右的数播。

我试了NAD CS1。这台机器同样偏“纯运输机”定位,也没有内置 DAC,优势是网络协议和兼容性极强,但你要接上耳放或者功放才能听到声音。我把它放在系统里试了两天,每次想听歌之前都要连线、调节、确认输出,慢慢的,我开始怀念那种“开机就听歌”的轻松感。
然后瑞美 LISA2,这台机器在国内小众发烧友群里很火。它支持高解析 PCM 和 DSD,声音很干净、低频扎实,但机身操作界面偏传统,需要自己手动管理曲库。我发现自己经常因为想快速播放某首歌而放弃使用它。加上 LISA2 的系统更新和 App 兼容性偶尔会卡,我开始觉得,这类设备虽然性能强,但并不适合像我这样追求顺畅日常体验的用户。
而Aurender N100H我也去试听过,它的声音非常好,特别适合有完整 Hi-Fi 系统的人,但价格远超我的预算(新机人民币 2 万多到 3 万多不等),而且操作逻辑偏工程化——有点像拿到一台专业工作站,而不是家里用的播放器。

在对比了这些设备后,我偶然听朋友提起艾索洛 A6。起初我没抱太大期待,因为这是国产品牌,虽然口碑不错,但我一直有偏见,总觉得国产数播的系统和兼容性可能不如国外老牌。
第一次把它接进系统开机,我就被操作体验震了一下。6 寸触控屏非常直观,浏览专辑、切换播放列表、调整设置几乎不需要 App。虽然手机 App 可以联控,但很多时候我直接用机身操作就够了,整个界面干净明快,操作起来顺手自然。

声音部分更让我惊喜。A6 用了双 ES9038Q2M DAC,平衡输出让音乐自然、顺滑。人声饱满但不厚重,低频扎实有弹性,中高频细节丰富却不刺耳。我第一次用它听Norah Jones的专辑时,钢琴触键、轻微呼吸声、空间感都还原得非常自然,仿佛歌手就在身边。久听下来,我没有任何疲劳感,这种自然、舒适的听感是很多国外设备很难在同价位做到的。

平时用 A6,它的便利感特别明显。早晨喝咖啡,我随手打开它放爵士,整个客厅氛围轻松;晚上想静下心听专辑,细腻的人声和空间感让我很容易沉浸;朋友来家里,大家随意在触控屏上选歌,不用我提前设置播放列表。慢慢地我才发现,这台机器不仅硬件好,更重要的是,它让听歌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而不是每次都在操作设备。
功能上,A6 也很全面。它支持M.2 SSD 扩展到 4TB,本地音乐库完全够用;兼容Tidal、Qobuz、Apple Music、网易云、QQ 音乐等主流流媒体;网络连接稳定,有线和 Wi‑Fi 都能用;蓝牙也支持aptX HD。我几乎把它当作桌面系统的音乐中枢,耳机和功放都能通过它控制播放。

用 A6 的这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选播放器不仅看参数和解析力,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自然融入生活。有时候,我只想泡杯咖啡随便放张专辑;有时候,我想静下心听完整张高解析专辑;有时候,朋友来了,大家随意选歌。A6 都能轻松满足这些需求,让音乐像呼吸一样自然地存在在生活里。它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让每天开机听歌都变成一件简单而愉快的事——也许,这就是我最终留下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