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10月28日 14:38 上海

“嗯,生俺养俺破败不堪的老家俺不管不顾,俺就去“建设”开埠190年来全国最发达的城市。”
这是一个上海网友调侃的跟帖。
帖子的文字字数不多,却是概括得很准确,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这就是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上海人要面对,外地人也一样要面对。
我们都不要忌讳讨论现实,我们也不要心灵鸡汤,我们只是都需要思考,为什么老乡们都不愿意留在自己家乡?为什么让家人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老乡们难道就不能在自己家乡安居乐业吗?老乡们为什么非得要到“开埠190年来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去建设呢?为什么非得要去当上海的建设者呢?留在自己家乡不也是建设者么?就不愿意当自己家乡的建设者么?
为啥老乡们要背井离乡?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家吗?
我们总说,老乡们为什么不留在家乡建设?这话说起来轻巧,真的要做起来很难。你想想,一个月挣三千和一个月挣一万,能一样吗?孩子是走泥路上学,还是坐地铁上学,能一样吗?老乡们不是不爱家乡,是家乡的爱,太沉重,太无力。他们背井离乡,不是去当什么“上海建设者”,他们是去当“家庭拯救者”。他们是在用上海的砖,去砌老家孩子未来的墙,去堵老家老人养老的窟窿。在他们心里,自己是英雄,因为他们在为家人的明天打一场硬仗。
换你你咋选?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这几乎是道必答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老话,也是人性。不是不爱家乡,是家乡暂时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未来。
是的,老乡们现在留在自己家乡,还无法做到安居乐业,如果留下来当家乡的建设者,无法有足够的收入,无法保障一家老小的安稳生活,他们只能离家外出,到他乡去做他乡的建设者。他们选择到上海,是因为在上海有钱赚。就算家乡破败不堪需要他们去建设,他们也只能不顾不管。
那说这话的上海网友,他是什么心态?他就是坏吗?我看,这当然不是坏,讲述一个事实,坏在哪里了呢?这更像是一种被挤压后的呻吟。他每天挤着望不到头的地铁,看个病排队像长龙。他看到的,是自己生活的空间被一点点挤占,资源被一点点稀释。他的话,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老乡,而是对一种他无能为力的“失衡”发出的呐喊。这是一种本地人面对巨变时的身份焦虑和生存压力。他的话里,带着一丝无奈,一丝自嘲,还有一丝对自己家乡被“入侵”的焦虑。
所以你看,这事儿里头,其实没有坏人。只有一群被时代洪流推着走的人。这位网友的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不是上海人与外地人的矛盾,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的伤疤——城乡之间那道巨大的鸿沟。一边是资源的虹吸,一边是人才的流失;一边是繁华的顶点,一边是破败的起点。它让我们看到,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分离和牺牲;而一个城市的包容,也必然会伴随着本地人的阵痛和不适。
这个问题,问的不是“该不该来上海”,而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让家乡也成为那个值得我们留下、并且能安居乐业的地方?”
这道题,太难了,但它就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躲不掉。
老乡们向往更好的生活所以选择到上海,这没有错,城市应该有包容的胸怀接纳他们,也没有错。只是,破败不堪的老家呢?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40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