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礼这东西,一定会消失的。
这玩意儿本身就是一种转移支付。
过去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渴求男性劳动力,重男轻女,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在这一点上,想必江西老表感触很深。
在江西,彩礼问题仿佛一个粪坑一样,不断把人拖下水。
女儿往外嫁,收高额彩礼,用于儿子结婚,付给女方家高额彩礼。
社会发展至今,男女在生产力上的差距,早就被科学技术抹平相当大一部分了。
但不是每家都一儿一女,所以这个平衡,就很容易打破,最后成为一种集体的恶性循环。
这东西属于无差别伤害,付彩礼的人固然被压得喘不过来气,但收彩礼的人,却也不是受益者。
典型的互相伤害,但谁又都不能停手。
所以,现在这一代深受高额彩礼迫害的年轻人,本质上是在为上一代乃至于上上一代的还债。

近些年,好些男的发现,结婚太难了。
父辈结婚的经验是,要准备好一定的物质基础。
比如新房得有吧,人嫁过来总归是衣食住行方面能保证吧。
然后父母给这一代年轻人结婚的指示就是有车有房有存款能给的起彩礼,这一代的男性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准备进入婚姻的。
结果发现,不好使了。
就算你有车有房了,人家还是会嫌你外形不够好,情商不够高,人不够有趣,给不了情绪价值……
至于你努力了好些年得来的物质基础,人家表示这玩意儿有用,但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就好像本学期末考历史,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三国时期,你本来应该拿着《三国志》复习,结果你看的是《三国演义》。
不能说南辕北辙吧,也可以说大相径庭。
辛辛苦苦复习一年,备考内容范围错了,闹心不?
一部分人就觉得,肯定是我的物质基础不够雄厚,房子不是市中心,车子不是BBA,存款不够七位数。
归根结底就一句,没钱。
他们嘴里经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
“只要有钱,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
但这样想,刚好反了。

人家其实不是嫌弃你没有钱,没有房子,给不起彩礼,人家嫌弃的是你其他的方面。
实话实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经济条件这一块,同一个圈子里,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房子啊彩礼啊这些东西,再怎么要,家庭条件在那儿摆着,上限有限,也就那么些。
男生以为自己这方面属于优势,但在女生看来不是。
这方面要的越多,其实越说明,对方对你其他方面不满意,从而想要在物质方面得到一些补偿。
“既然别的得不到,有钱也行。”
大概就是这么个想法。
虽然在男生眼里看来,这种想法很扯。
尤其是彩礼这个东西。
女方的意愿越高,这个东西就越好解决。
那些要很多彩礼的,且最后因为彩礼而没有结婚的,大都是因为,两方中至少有一方觉得,只是结婚而已,跟谁倒也区别不是那么大。

所以现在,很多男生不再执着于攒老婆本儿了,开始投资自己了。
之前那个时代,准备个房子,有个工作,就能结婚了。
不管这个人是个什么样子,他总归是能结的。
但现在不是了。
物质基础这个东西,就真的只是基础,有这个基础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它的必需性也逐渐在降低。
当然,当下的婚恋市场,还有很多人在卷这个东西。
什么房子车子户口,男生揣着这些东西当入场券,女生拿这些当筛选门槛。
但有的问题就是,女生要的,不只是这些了。
男生发现即使有这些,还是不够,而且拿这些辛苦奋斗来的东西,什么也换不来。
换不来一个贤惠的老婆,更换不回来所谓的情绪价值。
所以现在,相亲的门槛被越来越拔高,相当大的一部分男性被挡在了这个门槛之外,而在门槛里的,又有相当一部分人,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的内卷。
所以未来的版本,就不再是所谓的男人准备物质基础了。
双方会站在更取悦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婚姻。
不结婚,已经不再是一种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