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受了委屈可能要报仇,他却选择了报恩——用大爱回报这个曾经伤害过他的世界
咱们常说“有仇不报非君子”,但福建霞浦这位76岁的林常平老人,却给我们上了一课:原来,报复苦难最好的方式,是转身去帮助更多的人。
他的人生比电视剧还精彩:从小没爹没妈,成了万元户,却蒙冤坐牢20年,54岁出狱重新创业,如今捐款7800万。这一路走来,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啥叫"真正的强者"。
No.01苦水里泡大的孩子
1949年7月,林常平出生在霞浦县下浒镇。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连爸爸的面都没见过——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爸爸就在海难中去世了。6岁那年,妈妈也走了,他就这么成了孤儿,跟着哥哥长大。
“那时候最怕过年过节,看着别人家孩子都有新衣服穿,有爸妈疼,我就躲在被窝里哭。”林常平回忆说,“但我哥对我特别好,有一口吃的都先给我。”
家里穷得叮当响,小学读完就辍学了。但这孩子有志气,自己偷偷看书学习,后来在村里当上了代课老师。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还省下钱来帮助更穷的学生。
“我记得有个学生叫小芳,家里穷得连作业本都买不起。我就把自己仅有的几毛钱攒起来,给她买本子买笔。”林常平说,“我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也知道读不起书的难受。”
No.02从供销社到“万元户”
后来他到供销社工作,赶上了“上山下乡”,啥农活都学会了。“犁田、插秧、开拖拉机,我样样在行。最拿手的是修柴油机,那时候整个大队的柴油机坏了都找我。”
改革开放一开始,他的商业头脑就派上了用场。那时候霞浦的渔民开始和台湾渔民做生意,用海鲜换对方的布匹、手表。林常平一眼就看出这是个机会,果断下海经商。
“第一次跟台湾商人做生意,我连夜划着小船出海,带着咱们的海鲜去交换。”他回忆道,“那时候虽然辛苦,但一条船来回能赚好几千,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
1983年,他开了长春贸易公司,专门做海鲜生意,把霞浦的特产卖到全国各地。“最风光的时候,我成了霞浦第一个‘万元户’,那时候的‘万元户’,就跟现在的亿万富翁差不多风光。”
No.03人生急转弯
可谁能想到,就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出事了。那时候很多政策还不明确,他做的生意突然被定性为“投机倒把”。1986年,法院判了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听到判决的那一刻,我感觉天都塌了。”林常平说,“不是怕死,是觉得对不起家人。”
从人生巅峰一下子跌到谷底,他一夜之间白了头。最让他痛苦的是觉得对不起妻子,在监狱里,他咬破手指用血写了离婚信,想让妻子另找归宿。
“我在信里写:‘你还年轻,别等我了,找个好人重新开始。’”说到这里,林常平的眼圈红了。但妻子的回信让他泪流满面:“你在哪,家就在哪,我等你。”
No.04监狱里的“大学生”
一般人遇到这种打击可能就垮了,但林常平不一样。他在监狱里开始拼命学习,不仅读完了大学法律专业的课程,还通过了自学考试,成绩好到轰动整个监狱。
“监狱里最难受的不是吃苦,是精神上的煎熬。”他说,“我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不让脑子生锈。”
他还读完了《二十四史》和诸子百家的书,练了一手好书法。“监狱里条件差,我就用树枝在地上练字,用水在墙上写。”
因为这些表现,他获得了减刑。1995年保外就医时,他还尝试创业,建了个烤鳗鱼厂。“那时候霞浦的鳗鱼养殖很火,但运输不便,存活率低。我就想,不如在当地建加工厂。”
生意刚有起色,他又被人陷害,再次回到了监狱。“那段时间真的很难,但我想通了,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No.0554岁,一切从头再来
2004年6月,54岁的林常平终于走出监狱大门。别人在这个年纪都准备退休了,他却要重新开始。
“很多人都劝我别折腾了,安享晚年吧。”林常平笑着说,“但我觉得,我的人生才刚开始。在监狱里学了那么多知识,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刚出狱时,他一无所有。“身上就几百块钱,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但我一点也不慌,因为最苦的日子都过来了。”
2006年,他在一片废墟上创建了福建鑫磊工贸有限公司。“那地方原来是个倒闭的混凝土厂,杂草长得比人还高。我就带着几个工人,一点一点清理出来。”
从混凝土搅拌做起,他特别注重质量。“我常跟工人说,咱们盖的是老百姓住的房子,质量不过关会出人命的。”
一点点把企业发展成了集金融、旅游、新能源等为一体的大型集团。他最常跟员工说:“咱们要做个负责任的企业,做个有良心的生意人。”
No.067800万的“报复”
企业做好了,他开始“报复”了——不过这个“报复”方式很特别:疯狂捐款。到现在,他捐了7800多万!建学校、设奖学金、帮贫困学生、支援农村建设......
“我第一次捐款是给老家下浒镇建学校。”林常平说,“我自己没读过多少书,知道教育的重要性。看到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我心里难受。”
他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帮助了无数贫困学生。“有个孩子叫小明,父亲早逝,母亲残疾,差点辍学。我们资助他读完大学,现在他在厦门当工程师,去年还回来看我。”
疫情期间,他拍着胸脯对员工说:“听国家的话,好好在家待着,工资一分不少!”不仅如此,他还捐了大量的防疫物资。
有人问他:“捐这么多钱,您不心疼吗?”他回答:“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才叫值。我看到受助孩子的笑脸,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No.07政协委员的担当
因为人品好、能力强,他连续当选了三届县政协委员。他提的20多个提案,个个都关乎民生和发展。
“我最得意的是推动小额贷款发展的提案。”他说,“很多小微企业贷不到款,发展不起来。我深有体会,所以一定要帮他们说话。”
他还建议推广环保材料,发展新经济。"咱们不能光顾着发展,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他说:“当委员不是挂个名,是要真真正正为老百姓说话。每次开会前,我都要花几个月时间调研,确保提案能解决实际问题。”
No.0876岁的“年轻人”
如今76岁的林常平,精力比很多年轻人还旺盛。他最近又在忙活乡村旅游项目,说要帮家乡发展经济。
“我们霞浦这么美,为什么不能发展旅游?”他兴致勃勃地介绍,“我正在做的下浒康养项目,要带动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他的企业获得了"纳税功臣"等荣誉,他个人也拿了不少奖。但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还能为社会做点事。”
每天清晨五点,他准时起床,先打一套太极拳,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很多事要做。”
有人把他和褚时健相比,说他们都是跌倒了又能爬起来的好汉。但林常平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他用大爱完成了对苦难的“复仇”。
No.09人生的智慧
谈到人生感悟,林常平说:“我这辈子最大的体会就是——善良不是软弱,而是最强大的力量。”
“在监狱里的时候,我也曾经恨过、怨过。但后来明白了,仇恨只会毁了自己,宽容和爱才能拯救灵魂。”
他对年轻人有这样的建议:“不要怕吃苦,年轻时吃的苦都是财富。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希望。”
关于创业,他说:“做生意要先学做人。信誉是最好的本钱,诚信是最大的智慧。”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把慈善事业一直做下去。“我已经跟孩子们说好了,我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责任。林常平教育基金要一代代传下去。”

林常平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他本可以怨恨这个世界,但他选择了爱;他本可以只顾自己,但他选择了帮助更多人。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个76岁老人的故事,能让全网点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了多少人,而是帮助了多少人。
“我还要再干二十年!”林常平笑着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继续做有意义的事。”这就是林常平,一个用大爱完成最华丽“复仇”的普通人,一个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的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