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君前几天在小区遛弯,听见邻居老李跟人聊天:“现在社区医院真不一样了,我高血压开药直接找家医签约大夫,挂号就1块钱,还能做CT,省得跑大医院排队了。”这话引起了好几位邻居的共鸣,大家都觉得社区医院这几年的变化确实挺实在的。

服务内容丰富了,看病更方便
根据官方数据,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达2136个,而且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去年超95% 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儿童诊疗服务,超75% 设置了口腔科,超60% 设置了康复医学科。这意味着孩子常见的感冒发烧、大人的牙疼、慢性病康复调理,可能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不用动不动就往大医院跑了。
硬件设备也跟上了,2023年以来北京投入超过23亿元,为900余家基层机构更新硬件,新增3万余件医疗设备,1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CT。在右耳远闻的角度看来,这相当于把一些关键的检查项目送到了咱们身边,身体不舒服想初步查一下,确实方便多了。
家医签约更贴心,转诊通道更顺畅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2024年比2020年增加了6400多名。更多人手的投入,使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做得更细致。就像新闻报道里提到的,签约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面对面随访,更新健康信息,提供连续性诊疗。这对于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居民来说,意味着有了一个更了解自己病情的“健康管家”。
转诊也更省心了。北京搭建了统一的基层预约转诊平台,22家市属医院的全部门诊号源和10家在京央属医院的50% 门诊号源都下放到基层。9000余名基层医生有权限通过平台为患者预约转诊。以前自己抢不到的专家号,现在家庭医生可能直接帮忙约好,减少了咱们很多奔波。
医保政策有倾斜,就医负担减轻了
在社区医院看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是20元,医保定额报销19元,个人自付1元,60岁及以上老年人则免除了这笔个人自付金额。这实实在在地降低了日常看病的开销,尤其对需要经常开药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来说,感受会更明显。
您最近去过社区医院吗?感觉服务怎么样?右耳君挺想在评论区聊聊,听听您对家门口医疗变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