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永远有,困难永远有,但世上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方法论来看,宗馥莉的接班之路为啥波折不断呢?
外部因素很多啊,但归根结底还是看宗馥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毕竟她坐在那个位置上,有些事是必须要做的。
内因是根据,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宗馥莉要想继续执掌娃哈哈,她能不能服众是个根本原因。
那么,一个人凭什么可以让别人服从呢?主要就是看驾驭人心的水平。

一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两个最基本的能力。
1、说话有道理;2、做事让大家服气。
不管你是创业还是做管理,只要是做到这两条,那当老大就不难了。我们看古今中外,那些一流的英雄豪杰,他们不仅可以让自己人佩服,还能让对立面的人信服,这就是个人魅力了。
别人之所以听你的,是因为你说出的话很有道理,这就需要你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帮他分析关键,说出他的心里话,让他知道你是为他着想。
还有就是你不能自私,如果你自私自利,那别人就很难真的相信你。
因为你超越了自我的狭隘,有更高的目标,是为了大义而奋斗,那别人自然就会尊重你。
除此之外,听其言观其行,你关键还要能够处理事情,比如能够抓住问题的牛鼻子,带着大家把事情做成。至于财散人聚等,还要排在这两条之后。

民营企业的老板用人就两个区别,第一是任人唯贤,第二是任人唯亲。
这其实没有对错之分,有的企业“任人唯亲”也做得很大,毕竟“任人唯贤”难度大,说实话不怎么符合人之常情。
人性就是自私,老板做企业之所以喜欢用身边人是因为这样信得过,彼此知根知底,容易防范风险,否则如果看错人,那损失可能就很大了。
而且世上德才兼备的人并不多,招聘一个员工过来,短时间内你怎么知道他品德怎么样呢,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不敢赌,不敢随便相信这个人。所以你需要他用时间和事实,以及态度等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
至于任人唯贤,这对老板的素质、胸怀和能力要求很高,它的本质是基于信任去用人,我先相信你,让你去做事,但如果10个人里面有两三个是看错的情况,那也难以持续。

以自我为中心的老板很难赢得人心。
西方企业的管理就是不谈情只谈钱,谁能帮老板多赚钱谁上位,大家都是利益关系,简单等等,清清爽爽。
宗馥莉在美国读过书,她可能是推崇西方的企业治理,强调数字化,用数据和制度来管理企业。
但她父亲原来做企业的模式恰恰是中国式的,重视人情,甚至可以称得上“家长式管理”,以至于公司被吐槽为“庇护所”,这样做在创业阶段非常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但在企业规模大了和发展成熟后,就难免存在怠惰等问题。
宗馥莉如果要改变现状,完成变革,可能就是要大权独揽才行。可她如果不认同父亲那种理念,她要收权就困难重重。
关系和感情是相互的。在国内不少老板其实都是靠人情来驾驭队伍的,这样做有利有弊,但采取这种做法的话就不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是唯我的利益独尊主义。
否则,你就只能用奴才,而用不了人才。

人心惟危,驾驭人心无非是以情、利动人。
每个老板都知道人性是复杂多变的,这个人现在很好,未来就难说了,特别是在面临利益诱惑的时候,所以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有背叛的筹码大小。
怎么办呢?还是要讲感情,形而上决定形而下,我们看一些企业强调企业文化、愿景和使命感,这就是树立道义的旗帜,以此凝聚人心。
但精神和物质是一体的关系,精神追求必须有利益基础才稳固。所以简单说,老板能够跟下属有工作之外的感情交流就容易建立信任,这种信任可以促使彼此结成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从而同舟共济。
感情重要,可方向是利益,也就是有前途才行。只要大家看到了美好的前景,那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容忍的。说到这里,如果你有悟性就会明白,老板必须是开放自己才行,你心里首先是有别人,别人才会付出感情。
你要是想着“别人不爱我、我凭啥爱别人”那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