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揭秘八棺镇邪术,广州荔湾广场究竟有多邪?4任开发商全都横死!

广州人嘴里的“荔湾尸场”,其实白天看着挺普通——奶茶铺、手机店、下行的手扶梯,阿姨们拎着菜篮子照样穿梭。可一到夜里,保安
广州人嘴里的“荔湾尸场”,其实白天看着挺普通——奶茶铺、手机店、下行的手扶梯,阿姨们拎着菜篮子照样穿梭。可一到夜里,保安老周就下意识把对讲机音量调大,好像那点沙沙电流声能替他壮胆。二十来年,他在这儿送走了十来个坠楼的人,有男有女,有游客也有熟面孔,年份凑巧时一年正好八个,像对“八棺”暗号。 老周说,跳下来的那位白领姑娘,高跟鞋还整齐摆在栏杆边,手机锁屏是全家福;第二天清晨,保洁阿姐一边拖地一边掉泪,“好好的家,为啥非要走这一步?”没人答得上。官方通报只淡淡写“排除他杀”,可街坊群早已炸锅:又是“棺材盖”顶棚在召唤?还是康王路隧道把煞气引上来了?越讨论,细节越像滚雪球——94年烧棺材的火焰、清朝无名尸骨、被撕碎的第二任老板……全被重新翻出来,裹上一层又一层“肯定有关联”的糖衣。

风水先生们最爱来踩点。有人拿罗盘比划,说圆形天棚像封盖,八栋塔楼像八炷高香,专锁地底“恶龙”;又有人摇头,说真正的杀机是“白虎开口”——广场对面新起的明辉大厦探出尖角,像虎牙撕破了本就脆弱的护气。听着玄,可生意人宁可信其有:商场里做美甲的小妹把玻璃门贴满符纸,隔壁老板偷偷在收银台下藏了把剪刀,说是“挡煞”。信不信?他们赌的是一口气,房租却一点不便宜,转让告示贴出去,电话照样响不停。

真正让传说“续费”的,是官方沉默。每次出事,通报都极简,留给民间巨大的空白——人性天然讨厌真空,于是故事自动繁殖。有人翻出旧报纸,发现第一任开发商王建当年纵火逼迁,24条人命烧没了;再联系后面几任的死状,像看连续剧,观众自动脑补“因果”。至于那八具棺材到底烧没烧、谁下的令,文件里找不到,大家干脆把想象当真相:反正恶人自有恶鬼收,比法院还快。

可若把镜头拉远,广场的悲剧更像城市速度的倒影。90年代广州老城改造,推土机昼夜轰鸣,瓦砾下露出无主坟茔,没人停手,先盖楼再说。棺材被拖走,棚户区变成玻璃幕墙,GDP狂飙,可人的焦虑也在蹿:房价、裁员、家庭失和……广场四五楼栏杆不高,一跃就能登上热搜,成为他人嘴里的“第N跳”。与其说邪灵索命,不如说有些灵魂早在尘世被拔掉插头,广场只是恰好提供了最后一个插座。

第五任开发商“铁腕张”当年放完十万响鞭炮,又请来大佛巡游,想给市场“冲喜”。的确安静了几年,直到直播带货兴起,新老板把外立面刷成粉蓝,招进网红奶茶店,生意一度回暖。可去年冬天,一个十六岁少年还是从五楼跳下,书包里装着一张未及交出的数学卷。传闻再起,说广场“收人”有周期,像潮汐。讽刺的是,少年家属索赔时,律师调出的建筑图纸显示:栏杆高度其实符合旧规,只是比新标准低了十厘米——十厘米,刚好够一个绝望的孩子翻过去。

如今广场外墙上,政府贴了巨幅公益广告:“生命热线·立即拨打”。夜里灯光亮起,字大得刺眼,像给城市留的忏悔书。老周巡楼经过,会停下来点根烟,对着屏幕吐口雾,“早干嘛去了?”声音不大,却像替所有讲故事、听故事、被故事吓到的人,骂了一句最实在的脏话。传说会不会停更?没人敢保证。但只要城市还有来不及愈合的伤口,荔湾广场这口“井”就仍会有人往里跳,而围观的我们,依旧一边捂眼,一边忍不住从指缝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