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苏轼创造了多少个成语?知道5个,你就是苏东坡铁粉!

南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四《侍儿对东坡语》,记录了一个苏轼的故事:苏轼晚年谪居惠州时,某日饭后扪腹笑问左右侍从:“汝辈且道

南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四《侍儿对东坡语》,记录了一个苏轼的故事:苏轼晚年谪居惠州时,某日饭后扪腹笑问左右侍从:“汝辈且道是(我腹)中何物?”一婢答曰:“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苏轼仍摇头。此时侍妾王朝云朗声答道:“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感慨:“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由此,衍生出一个成语:不合时宜。指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或社会潮流;或比喻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其实,苏轼创造的成语,还有很多。本文总结苏轼创造出来的50个成语,看看你知道几个?知道5个,你就是苏轼的铁杆粉丝!

1. 雪泥鸿爪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

原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解析:以鸿雁踏雪留痕比喻人生无常,后引申为往事遗留的痕迹。苏轼此诗通过回忆兄弟二人早年经历,开创了 “雪泥鸿爪” 这一经典意象,成为中国文人抒写人生漂泊的重要母题。

2. 胸有成竹

出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原文:“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解析:文同画竹前必先在心中构思完整形象,苏轼将其总结为 “胸有成竹”。此成语不仅成为艺术创作的方法论,更演变为形容做事前已有成熟计划的通用语。

3. 河东狮吼

出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原文:“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解析:陈季常(龙丘居士)惧内典故,“河东” 指其妻柳氏(河东郡望)。此典经洪迈《容斋随笔》传播,成为惧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影响元明戏曲创作。

4. 明日黄花

出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原文:“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解析:重阳后菊花凋谢,比喻过时事物。此语打破 “黄花” 传统意象,赋予时间流逝的苍凉感,被《红楼梦》等后世文学反复化用。

5. 水落石出

出处:《后赤壁赋》

原文:“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解析:描写赤壁冬景,后引申为真相显露。苏轼将自然现象升华为哲理表达,此成语成为司法文书常用语,体现其 “以诗为史” 的创作理念。

6. 大江东去

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解析:以长江意象展现历史沧桑,此句开创豪放词风,被称为 “铁板铜琶” 之音。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即受此启发。

7. 不合时宜

出处:《东坡志林》

原文:“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笑曰:‘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解析:侍妾朝云对苏轼政治命运的精准概括,成为知识分子与时代冲突的典型隐喻。此典被林语堂《苏东坡传》引用,强化了苏轼的悲剧英雄形象。

8. 春梦无痕

出处:《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原文:“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解析:以 “春梦” 比喻世事无常,此语与佛教 “诸法无常” 思想相通,成为宋词中抒写人生幻灭感的经典意象。

9. 海屋筹添

出处:《东坡志林・三老语》

原文:“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解析:三老比寿典故,后成为祝寿吉语。此寓言融合道家思想,体现苏轼对生命永恒的哲学思考。

10. 清歌妙舞

出处:《菩萨蛮・西湖》

原文:“清歌且住,重整风前舞。”

解析:描写西湖歌舞场景,后泛指美妙歌舞。此语成为元曲 “歌舞升平” 主题的源头之一。

11. 人生如梦

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将历史虚无感升华为诗意表达,此句与李白 “浮生若梦” 形成对照,体现宋代理性主义下的生命哲学。

12. 江山如画

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解析:苏轼首次将 “如画” 作为审美标准,此语成为中国山水画理论的核心概念,影响董其昌 “画中有诗” 的美学体系。

13.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出处:《满庭芳》

原文:“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解析:形容微不足道的空名和利益。

14. 春蚓秋蛇

出处:《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原文:“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解析:批评书法线条绵软无力,后泛指拙劣书法。此语成为书法理论术语,影响解缙《春雨杂述》的笔法论述。

15. 对床夜雨

出处:《送刘寺丞赴余姚》

原文:“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解析:化用韦应物 “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成为兄弟情谊的象征。苏轼与苏辙 “夜雨对床” 之约未果,此典承载了文人对理想亲情的追求。

16. 浮花浪蕊

出处:《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

原文:“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解析:比喻轻薄女子或无用之物,此语成为元曲中批判世风的常用意象。

17. 光风霁月

出处:《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钱穆父启》

原文:“某官才猷廊庙,器宇光风霁月。”

解析:形容人品高洁,此语被朱熹用于《伊洛渊源录》评价周敦颐,成为理学人格的最高标准。

18.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处:《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原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解析:苏轼首次提出 “诗画一律” 理论,此语成为中国艺术批评的核心命题,影响赵孟頫 “书画同源” 思想。

19. 黄卷青灯

出处:《次韵答邦直子由》

原文:“黄卷青灯一腐儒,九关虎豹守天衢。”

解析:形容苦读生涯,此语成为科举文化的标志性意象,被《儒林外史》用于描写范进中举场景。

20. 积厚流光

出处:《与王庆源书》

原文:“伏惟庆源积厚流光,自当戬谷。”

解析:形容功业深厚,影响深远。此语被曾国藩用于家训,强调家族文化传承。

21. 金闺玉堂

出处:《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

原文:“金闺玉堂临水居,一尘不到香风徐。”

解析:指翰林院,此语成为文人对仕途巅峰的向往符号。

22. 锦囊佳句

出处:《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原文:“锦囊收得新诗别,黄绢吹来旧话馀。”

解析:指优美诗句,此语成为诗人雅集的常用语。

23. 牛刀小试

出处: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

原文:“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解析: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

24. 燕瘦环肥

出处: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原文:“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解析: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25. 羽化登仙

出处:苏轼《赤壁赋》

原文:“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解析:意思是人得道而飞升成仙。形容人远离尘嚣,飘洒如临仙境。

26. 俗不可医

出处: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

原文:“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解析:意思是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27. 不时之需

出处:苏轼《后赤壁赋》

原文:“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解析: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28. 化为乌有

出处: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

原文:“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解析:乌有:哪有,何有。乌:没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29. 龙肝凤髓

出处:苏轼《江瑶柱传》

原文:“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

解析: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30. 庐山真面目

出处:苏轼《题西林壁》诗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庐山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后用于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31. 坚韧不拔

出处:苏轼《晁错论》

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解析: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32. 绝无仅有

出处:苏轼《上皇帝书》

原文:“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解析:意思是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33. 百读不厌

出处: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

原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解析: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34. 水到渠成

出处:苏轼《答秦太虚书》

原文:“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解析:水到渠成指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自然成功。

35.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原文:“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解析: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

36. 令人喷饭

出处: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原文:“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解析: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37. 浓妆淡抹

出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原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析: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

38. 兔起鹘落

出处: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

原文:“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解析:指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

39. 含辛茹苦

出处:苏轼《中和胜相院记》

原文:“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解析: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比喻忍受千辛万苦。

40. 物各有主

出处:苏轼《赤壁赋》

原文:“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解析: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41. 沧海一粟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原文:“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解析: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42. 所在皆是

出处:苏轼《石钟山记》

原文:“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解析: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43. 稍纵即逝

出处: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原文:“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解析: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44. 难能可贵

出处:苏轼《荀卿论》

原文:“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解析:意思是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

45.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出处:苏轼《赤壁赋》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解析: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承载了超越现实的哲思,更在后世文化中衍生出丰富的象征意义。

46. 聪明反被聪明误

出处:苏轼《洗儿戏作》

原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解析:指玩弄小聪明,结果反而害了自己。

47. 余音袅袅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原文:“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解析:原意是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48. 呼之欲出

出处:苏轼《郭忠恕画赞序》

原文:“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解析:意思是叫一声就像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十分逼真,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49. 惊魂未定

出处:苏轼《谢量移汝州表》

原文:“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解析: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50. 一毫莫取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原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16
用户14xxx16 8
2025-06-04 05:44
是淡妆浓抹不是浓妆淡抹小编回去要多做功课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4
2025-07-07 05:39
苏轼创造的成语有200个左右,如羽纶关巾、相顾无言、悲欢离合、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一刻千金、…..
㐅阿桑哥㐅
㐅阿桑哥㐅 2
2025-06-28 22:57
一字诗 月夜独醉 一水清浅一树蝉,一叶新嫩一花晚。 一抹绮霞一枝瘦,一摇清影一杯残。 一点尘缘一执念,一声轻叹一禅关。 一云舒卷一壶尽,一窗明月一醉眠。
㐅阿桑哥㐅
㐅阿桑哥㐅 1
2025-06-28 22:57
一花一影一禅意。一斜一钩一月牙。一饮一咂一诗话。一酒一茶一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