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川决定要认真办成一件事时,速度能有多快?
南充至广安铁路,给了我们一个教科书式的答案。这条投资近200亿、连接川东北两大重镇的高铁,正以一种近乎“碾压式”的效率,从图纸冲向现实。
起点即高点:一条“为连接而生”的战略通道要理解南广铁路的速度,首先要看懂它的“出身”。
它不是一条普通的城际铁路,而是在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被明确定义的“干线铁路”。
它的核心使命是什么?连接两大国家级高铁动脉!
向西,它牵手成达万高铁;向东,它拥抱西渝高铁。它就像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让两条国家大动脉在川东北腹地实现“握手”,从而盘活整个区域的铁路网。如此高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它从诞生之初,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推进。
三年三级跳:教科书式的项目推进让我们复盘一下这条铁路惊人的推进时间线,感受一下什么叫“四川效率”:
第一阶段:规划落定,启动预研(2021-2022年)2021年,国家规划的“发令枪”一响,四川立刻跟进。2022年,项目前期研究正式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代表甚至提出了按时速350公里建设的更高期望,足见其迫切之心。
第二阶段:攻坚克难,扫清障碍(2023-2024年)这是最关键的两年。项目组密集召开了多次评审会,不断优化方案。到2024年底,一个决定性的障碍被扫清——项目用地预审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查。这意味着,铁路开工最关键的“土地指标”拿到了!
第三阶段:连传捷报,锁定开工(2025年)进入2025年,南广铁路正式进入“狂飙”模式:
6月: 接轨方案获国铁集团批复,解决了“如何连上国家网”的技术难题。8月: 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可研报告,相当于给项目发了“准生证”。9月: 环评公示发布,进入开工前的最后冲刺。从2021年底的“一张图纸”,到2025年底的“力争开工”,满打满算,不过三四年时间。
速度的底气:四川的“决心”与“实力”为什么能这么快?答案藏在一个关键信息里:四川省自主投资建设。
这197亿的总投资,由南充市、广安市和蜀道集团共同筹资。这意味着,项目的主动权和决策权牢牢掌握在四川自己手中,减少了等待国家资金和部委协调的漫长时间。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用自己的钱,修自己的路,服务自己的发展,这种模式下的决心和执行力,自然非同凡响。
如今,这条承载着川东北振兴希望的高铁,一切前置条件均已具备,只待年底一声令下,即可破土动工。它不仅将川东北拉入成渝的“1小时经济圈”,更向外界展示了四川在推动重大基建项目上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