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也作“沉舟破釜”,意思是将饭锅打破,将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不顾一切干到底。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义军此起彼伏,陈胜的部将周章甚至一度攻破函谷关,大军直逼秦都咸阳。存亡之际,秦二世胡亥采纳章邯计策,宣布大赦天下,并派章邯统率骊山刑徒迎击义军,章邯率兵大败周章,解除关中之危后,又率兵出关攻打义军。
章邯率军一路东进,陆续攻灭周章、田臧、李归、邓说、伍徐等部,消灭张楚政权,楚王陈胜被部下所杀。之后,章邯又击败齐魏联军,逼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魏相周市,后又于定陶袭杀楚地义军领袖项梁,以致楚地各路义军一时兵颓势微。

击败楚地各路义军后,章邯又率军渡过黄河北上,大败赵地义军,攻破赵都邯郸,并与秦将王离将赵王赵歇困于巨鹿,赵歇遂派人向各地义军求援。
项梁死后,被其拥立的楚王熊心为了摆脱傀儡身份,一面提拔任命亲信,一面收夺项羽、刘邦、吕臣等义军将领的兵权。在初步完成内部整合后,楚王熊心这才以心腹宋义为上将军,另以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数万北上救赵。
彼时,王离率领十万秦国边军围攻巨鹿,章邯则统率二十万秦军屯于巨鹿以南的棘原一带,保护王离军团粮道的同时,抵御外围的诸侯援军。

面对秦国大军,各路诸侯援军皆屯于战场外围,不敢轻易与秦军交战,宋义率军北上后,亦于安阳停兵不前,这一停便是四十六天。
项羽向宋义建议说,“秦军围困赵军形势危急,应火速引兵渡河,和赵兵内外夹攻,如此必然可以击破秦军。”
宋义则反驳道,“如今秦军攻赵,若是取胜,军队便会疲惫,我们可乘秦军疲惫发动进攻;若是秦军不胜,我们则可率兵西进,必然可以攻灭秦国。所以,不如先让秦、赵两军相斗。论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但运筹帷幄,你却不如我。”说罢,宋义下令严禁出战,并严令不服从命令者,一律处斩。

宋义严令不得出战的同时,又将儿子宋襄送到齐国为相,并连日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反观楚军将士,由于天气寒冷又下大雨,士兵们饥寒交迫,士气日渐降低。
项羽见状,心中颇为恼怒,于次日清晨去见宋义,再度请求出兵,却仍被宋义所拒,项羽遂拔剑将宋义斩杀,然后提着宋义的头告诉将士们,“宋义想要和齐联合谋反,楚怀王暗令我将其杀死。”
见到宋义已死,将士们于是推举项羽为主帅,楚王熊心得知消息,也只能迫于现实,任命项羽为上将军,让其率兵救赵。

项羽夺取兵权后,立即整军备战,他先派英布、蒲将军率兵两万渡河,攻打章邯给王离军团输送粮食的甬道,然而此战虽然取胜,但却收效甚微。
于是,项羽率领全军渡河,然后命令全军凿沉渡船、砸破釜甑、烧毁庐舍,全军只携带三天粮食,以必死的决心向秦军发动猛攻。
在项羽的统帅下,楚军将士不畏生死,与秦军大战九次,终于攻破甬道,断绝了王离军团的粮道,进而大败王离,杀死秦将苏角,俘虏王离,秦将涉间自焚而死。

得知项羽大败秦军,其余诸侯援军这才纷纷进军,配合项羽追剿败退秦军,巨鹿之围遂解,项羽则凭借此战之威,被推举为联军统帅。章邯见此情形,只能收拢军队向西撤退,躲避诸侯联军锋芒的同时,派司马欣返回关中求援。
解除巨鹿威胁后,项羽率领诸侯联军围攻章邯,但却迟迟难有进展。章邯本欲死战,但当司马欣返回军营,告知章邯关中生变,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人被杀,执掌朝政大权的赵高非但拒绝派遣援军,还意图派人追杀司马欣的消息后,章邯这才选择了投降,“巨鹿之战”至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