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人在职场:未雨绸缪,有用吗?

未雨绸缪,是现在就绸缪,以应对将来的雨。首先要明确,将来意味着未知。既然是将来,那就是还没发生。管你想不想,怎么想,对于

未雨绸缪,是现在就绸缪,以应对将来的雨。

首先要明确,将来意味着未知。既然是将来,那就是还没发生。管你想不想,怎么想,对于一介凡人,将来都是不可知的。谁要是告诉你,ta知道将来,低级马扁无疑。

将来也必然不同于现在。虽然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这“新事”里的“新”,指的是事物的本质特点,而非一件事的所有要素全新。

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是会发生,将来也可能发生。它们在底层逻辑上,有共通之处。我们应对起来,可以参考过往的经验。但对个人,以及具体的事情而言,昨天,今天,明天,依然不一样。时空流转,总有一些要素在改变。

我们参考过去经验的前提,是要敏锐地找出这些变化。然后才能根据现实,做出调整。否则,照搬照用,就是刻舟求剑。白白给旁观的吃瓜群众,提供谈资与笑料。

将来不但不同于现在,也不同于我们现有的期待。

什么叫“现有的期待”?就是基于今天,而想象出的明天。再聪明的头脑,所能掌握的信息和方法论,跟现实之繁杂比起来,也是少之又少。你不可能为了一个头脑想象中的将来,而制定一个步步为营的行动计划。

不是说不能计划,而是说,如数学题一般精确的,步步为营的行动计划,不现实。你也不可能为了避开想象中的风险,而提前做好所有的准备。

但是,未雨绸缪,依然是必要的。

其必要性在于,基于已经发生的现在,判断可能产生的将来影响,然后对这种影响加以应对和利用。

遥远天边出现乌云,慢慢向你压过来,眼看着天越来越黑。——这是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

按照经验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很可能会下雨。——这是将来的可能性之一。

但是,不需要成为气象专家,你也知道,这天也可能不下雨。那乌云甭管多大块,有时候飘过去,就飘过去了。太阳重新亮起来,温度又开始飙升。——这是将来的可能性之二。

在第一个可能性里,还存在很多细节的差异。比如,未来一段时间,到底有多长。十分钟?还是1小时,3小时?下来的雨,会有多大?暴雨还是毛毛雨?

假如外出,你可能被淋湿,也可能不被淋湿。——这是此刻现实带来的将来影响。

怎样应对应用这个将来的影响?

可以不出门,那样就不会淋雨。但这样一来,你就完不成要出门才能做的工作。

可以趁着雨没来,赶紧出门,办完事赶紧回来。

可以带着伞出门,虽然多了负担,但基本上可以不淋雨。——假如没有遇到暴雨的话。

……

以上选择,都是未雨绸缪。

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选择答案。只有根据此时此地此人,来做选择。而且,绸缪发生在“未雨”之时,不能保证你的绸缪,一定能恰到好处地,对上那个相应的雨。

未雨绸缪,是提前预备的一个工具箱。不一定能用得上。但总比事情来到时,两手空空啥也做不了要强。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