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最近车友圈都在热议:年底购车潮,10 万预算如何避开 “韭菜车”?眼看年底购置税补贴窗口期就要关了,最近身边也有好几个朋友问我:“10 万块买纯电车,到底该怎么选?”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头疼 —— 这个价位车型不少,但鱼龙混杂,有的续航虚标、有的内饰廉价、有的智能配置聊胜于无,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 “韭菜”,开两年就贬值快、小毛病多。
直到上周末陪朋友去南京大明路零跑 4S 店,看到了正在促销的零跑 B10,销售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车在德国卖 20 万,国内现在 9.08 万起步,还送终身质保。” 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这么便宜,该不会有什么坑吧?” 毕竟 10 万级纯电市场,以前要么是 “老头乐” 升级款,要么是配置阉割严重的入门车型,突然冒出来一款号称 “全球车” 的车型,价格还这么香,难免让人打个问号。
经过一番深度体验、找车主取经,甚至查了欧盟认证的相关资料,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这台零跑 B10 到底值不值得趁着促销期入手?不管你是刚工作的年轻人、准备结婚的小夫妻,还是要给家里添台代步车的宝妈,这篇实测 + 避坑指南都能帮你少走弯路。

先解决大家最关心的 “坑不坑” 问题 ——B10 重要的背书就是欧盟整车型式认证(WVTA)。可能有人会说 “认证都是噱头”,但我查了下,这个认证真不是随便就能拿的,相当于汽车界的 “奥林匹克考试”,比国内的 3C 认证严格不止一个档次。
举几个直观的例子:
安全标准更严:欧盟对行人保护的要求细到离谱,不仅要测试碰撞时对行人腿部、头部的伤害值,连发动机盖的缓冲结构、保险杠的材质硬度都有明确规定,测试场景比国内多了 20 多种,简单说就是 “撞到人也要尽量减少伤害”。而国内部分车型在这方面只满足基础标准,甚至有些低价车为了省成本,直接简化了缓冲结构。
环保要求更高:车内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是国内的 3 倍,比如甲醛、重金属这些,B10 的内饰实测甲醛含量趋近于零,我朋友提车当天就没闻到异味,不像有些同价位车,放三个月还有刺鼻味。更细节的是,座椅面料要做耐汗渍测试,模拟人长期坐的状态,防止掉色、发霉,连安全带的织带都要检测是否会刺激皮肤,对过敏体质的人太友好了。
系统测试更复杂: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模拟欧洲所有国家的信号环境,比如德国的高速信号、意大利的山区信号,防止车机断网、导航失灵。咱们国内开车可能没感觉,但如果经常跑高速、跨省市,这种严格测试出来的车机稳定性就很重要了,不会出现 “关键时刻掉链子” 的情况。
关键的是,国内卖 9.08 万起的 B10,和欧洲卖 20 多万的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完全一致,不是 “特供减配版”。我特意看了下车门的焊接工艺,焊点均匀细密,关门时的厚重感完全不像 10 万级的车,比我之前试的某热门车型 “哐当” 一声的关门声强太多了。
这里要提一下另外一个同事,她是朋友圈里较早提零跑 B10 2025 款 510 激光雷达版的车主了。当初下单时,身边朋友都说她疯了:“10 万块钱的车配激光雷达?这靠谱吗?别是样子货吧?” 结果现在提车 2 周,跑了小 1000 公里后,她兴奋地在群里分享:“这车不仅靠谱,甚至让我对‘10 万级纯电车’彻底改观,以前觉得这个价位只能凑合用,现在居然能享受到 20 万级的配置。” 今天就结合她的用车体验,聊聊这台 “价格屠夫” 的实测表现。

实车比图片好看 —— 这是我对 B10 的印象。虽然定位家用车,但设计一点都不 “斋”(粤语里 “简陋” 的意思),属于 “越看越有味道” 的类型。
车头是零跑的家族式设计,贯穿式头灯带点未来感,尤其是解锁时的灯语,会从中间向两边慢慢亮起,仪式感直接拉满。机盖上有微微隆起的 “涟漪” 曲面,不是那种呆板的平面,阳光下光影流动,比图片里更有质感。巧妙的是激光雷达的位置,藏在挡风玻璃顶上,像个低调的 “小方块”,不像有些车直接顶在车顶,像个 “犄角”,破坏了整体感,B10 这样设计既不突兀,又能保证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
侧面是灵巧实用派,车身比例很协调:4515mm 车长、1885mm 车宽、1655mm 车高,轴距却达到了 2735mm,还配了短前后悬,所以侧面线条干净利落,不会显得臃肿。隐藏式门把手带破冰功能,我同事住北方,前几天降温到 - 5℃,早上开车门也没冻住,不像有些车型的隐藏式门把手,冬天直接卡死,得用热水浇。溜背造型从 C 柱自然下滑,本来以为这种造型会牺牲后排头部空间,结果实际坐进去完全不会,这点必须点赞。
轮毂造型不算特别炸眼,但 18 寸的大小配车身刚好,不会显得小气。车漆方面,我推荐 “曦露紫” 或 “星夜蓝”,实车带细闪,尤其是曦露紫,在阳光下会呈现出淡淡的粉紫色,路边停车时回头率不低,而且现在是限时免费选,相当于白嫖 3000 块的配置。白色虽然经典,但太大众化了,少了点个性。我同事选的是星夜蓝,洗车后在阳光下的质感,真的直逼 20 万级车型,完全看不出是 10 万出头的车。
车尾的贯穿式尾灯和车头呼应,晚上亮起时识别度很高,而且尾灯的灯带很细腻,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发光条。后窗面积很大,视野敞亮,但槽点来了:居然没配后雨刮!下雨天的时候,后窗容易沾雨水,影响后视镜视野,只能靠流媒体后视镜补救,这点希望改款能加上,毕竟成本不高,实用性却很强。
总的来说,B10 的颜值属于 “低调有内涵” 型,激光雷达集成得巧妙不突兀,开出去不丢面儿,停在小区里也不扎眼,特别适合讲究实用又不想太土气的年轻人。不像有些车设计得花里胡哨,看久了容易腻,B10 这种耐看的设计,开个三五年也不会觉得过时。

坐进车内,感觉是 “十万出头能做成这样?”—— 完全打破了我对廉价车的刻板印象!零跑这次是真的把钱花在了刀刃上,没有搞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而是聚焦在实用性和体验感上。
先说说让女生疯狂的副驾 “洞洞板”!中控台左边自带 6 个魔术拓展孔,官方出了很多配件,能装折叠桌板(早上通勤吃早餐、临时办公都能用)、化妆镜(带补光灯,闺蜜补妆超方便),甚至还有 GoPro 支架,出去玩的时候能固定相机拍 vlog。我同事就装了折叠桌板,每天早上在车里吃早餐,不用再蹲在路边,她说 “这设计懂女生”。
中控岛台是掏空设计的,下面有个超大的储物格,能直接塞下一个通勤包,我同事的大背包放进去完全没问题,不用再占用座椅空间。杯架是隐藏式的,一按就收起,不放水杯的时候,整个台面是平整的,能放手机、钥匙这些小物件,不会乱糟糟的。双无线充电板带防滑功能,我试过把手机放上去,开颠簸路段也没滑落,而且充电速度不算慢,通勤一小时能充 30% 左右的电,应急完全够用。
座舱质感也超出预期,手摸到的地方几乎全是软包,门板甚至用上了竹纹浮雕 + 环保皮质,摸起来很有质感,不像有些同价位车,门板是硬塑料,一按就响。白紫拼色内饰清新不油腻,出风口嵌着极简的氛围灯,晚上开车时,淡淡的灯光烘托出温馨的氛围,小情调直接拿捏。
智能交互方面,8.8 英寸的液晶仪表盘 + 14.6 英寸的中控大屏,支持分屏操作,主驾看导航的时候,副驾能追剧,互不打扰。关键的是车机芯片,用的是高通 8295,这可是旗舰级的芯片,比很多 20 万级车型用的芯片都好,操作起来丝滑得像旗舰手机,切换应用、打开导航都没有卡顿,我连续试了 10 分钟快速操作,车机都没出现延迟。
语音助手 “超级小零” 也很给力,能同时办三件事,比如 “开空调 25 度 + 关车窗 + 找附近的加油站”,一口气说出来,它都能准确执行,不用分三次说。而且还接入了通义千问和 DeepSeek 大模型,不仅能查天气、导航,还能聊八卦、讲笑话,甚至帮你写工作周报提纲,我同事说 “有时候堵车,跟它聊聊天还挺解闷的”。对比我之前试过的同价位车型,B10 的车机流畅度和功能丰富度,表现十分出色。
当然,内饰也有小遗憾:方向盘调最低还是略偏高,我 1 米 65 的闺蜜试驾时,需要把座椅调高一点才顺手,个子矮的女生可能需要适应;后排靠背角度偏直,长途坐久了腰会有点酸,如果能多一个调节角度就更好了;还有就是玻璃隔热一般,夏天正午开车,阳光晒得胳膊有点烫,建议提车后先贴个隔热膜,花个几百块就能解决。

B10 的空间表现,在同价位里表现突出。虽然官方定位是 A 级 SUV,但实际空间完全不输一些 B 级车,尤其是后排空间,简直是 “惊喜”。
我 1 米 75 的身高,坐进后排,坐直了头顶还有一拳半的距离,膝盖离前排靠背两拳多,跷二郎腿完全没问题,不会觉得局促。地板是纯平的,中间坐一个成年人也不憋屈,不像有些车,中间有个大鼓包,中间的人只能岔开腿坐,特别难受。
头部空间优势明显,比同价位的比亚迪海豚、埃安 Y Younger 都高半头,我 1 米 85 的朋友坐后排,也没说顶头,而且天窗面积很大,通透感强,坐在后排不会觉得压抑。我同事是二孩家庭,后排装两个安全座椅,中间还能坐一个老人,完全够用,以前她开的小型车,装完安全座椅就挤得不行,换了 B10 之后,接送孩子方便多了。
前排空间也很宽裕,主驾座椅调节范围大,我 1 米 55 的表妹和 1 米 85 的朋友,都能找到舒服的驾驶姿势。座椅的包裹性也不错,腰部有支撑,长时间开车不会觉得累,我同事跑过一次 300 公里的高速,开下来腰没酸,比她之前的车舒服太多了。

B10 的储物设计,用 “抠门但聪明” 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 它没有做很多大而无当的储物格,而是把每一寸空间都利用到了极致,随手放东西超方便。
全车一共有 22 处储物格,光门板就能塞 3 瓶水,而且是分层设计,大瓶的矿泉水放下面,小瓶的饮料放上面,不会乱糟糟的。中控台下的镂空层是我喜欢的设计,能直接塞下一个通勤包或者一个小的婴儿车,不用再把包放副驾占位置,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个设计太实用了。
副驾前面的魔术拓展坞,除了官方配件,还能自己 DIY,我同事就自己买了个小挂钩,挂口罩、钥匙这些小物件,特别方便。杯架旁边还有个小储物格,能放口红、打火机这些零碎东西,不会滚得到处都是。
后备箱空间也很能打,标准容量是 420L,平时超市采购、放婴儿车都够用。后排座椅一键放平后,能扩展到 1415L,直接变成一张 1.8 米的 “大床”,我同事已经计划好了,下次带孩子去露营,放倒座椅就能躺两个人,不用再带帐篷。后备箱地板下面还有暗格,能放备胎(虽然纯电车不用备胎)、工具或者私房钱,保密性很好。
二孩家庭实测下来,安全座椅、婴儿车、孩子的玩具、露营装备全塞下,不用腾挪来腾挪去,接送孩子、周末出游都很方便。工作日通勤接同事,3 个 1 米 8 的大汉挤后排,也没人抱怨说挤,空间表现真的超出预期。
这里对比一下同价位的比亚迪元 PLUS,B10 的轴距比元 PLUS 长 15mm,后排纵向空间多了一拳,而且后备箱拓展后的空间更大,实用性更强。对于家用车来说,空间利用率真的太重要了,B10 能在 4.5 米的车长里,做出这么大的空间,主要得益于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 和特斯拉用的是同一种技术,电池直接集成在底盘里,不侵占座舱空间,所以脚能伸到前排座椅底下,空间利用率自然就高了。

对于 10 万级纯电车来说,动力和续航是核心需求,毕竟没人想买到一台 “续航虚标、动力肉” 的车。B10 的表现堪称 “水桶型选手”,没有明显短板,日常代步、高速通勤都能满足。
零跑 B10 2025 款 510 激光雷达版采用后置后驱布局,电机最大功率 160 千瓦,最大扭矩 240N.m,官方百公里加速 6.8 秒,我同事实测下来是 6.86 秒,和官方数据差不多,没有虚标。这个动力水平,在同价位里表现出色,日常驾驶轻盈顺畅,起步的时候没有顿挫感,踩电门就走,超车也很轻松。
我特意试了一下高速超车,速度 100km/h 的时候,深踩电门,动力能快速跟上,超车干净利落,不会有 “踩了油门没反应” 的无力感。而且后置后驱的布局,操控性比前驱好很多,过弯的时候车身很稳,没有明显的侧倾,方向盘的指向也比较精准,开起来很顺手,不像有些家用车,过弯的时候感觉 “飘”。
底盘是中欧联合调校的,兼顾了舒适性和运动性,城市通勤的时候,过减速带、坑洼路面,颠簸感过滤得很好,不会觉得生硬;跑高速的时候,底盘很稳,不会有 “发飘” 的感觉,风噪和胎噪控制得也不错,时速 120km/h 的时候,车内聊天不用刻意提高音量。

续航方面,CLTC 标准下是 510 公里,电池容量约 56.2kWh。实际使用中,续航达成率很高,我同事在春秋季节城市通勤,不开空调的情况下,能跑 400 公里以上,续航达成率约 80%-90%;夏天开空调的话,电耗会升至 17-18kWh/百公里,续航打 7 折左右,跑 350 公里没问题;高速跑 110-120km/h 的时候,续航在 300-360 公里左右,这个表现对于 10 万级纯电车来说,已经很优秀了。
补能效率也值得点赞,支持 800V 高压快充,30%-80%充电仅需 19 分钟,我同事实测过,中午吃饭的时候充 20 分钟,就能从 30% 充到 80%,续航增加 250 公里左右,完全不耽误事。如果是家充的话,晚上插电,早上起来就是满电,日常用车很方便。

这里分享几个省电小技巧:日常使用建议开启强动能回收,既能增加续航,又能减少刹车次数;高速行驶时,控制车速在 105-110km/h,这个速度区间省电;空调用 ECO 模式,温度设为 24-26℃,既舒服又省电。我同事按照这个方法开,高速续航能多跑 30-50 公里。
如果说空间和续航是 B10 的基础优势,那辅助驾驶配置就是它的 “杀手锏”——12 万以内带激光雷达,这在同价位里并不常见,而且不是样子货,实用性很强。
硬件方面,B10 510 激光雷达版搭载了一颗禾赛 128 线激光雷达,加上 11 个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感知硬件配置丰富。辅助驾驶芯片用的是高通 8650,运算能力强,能快速处理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所以感知又准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