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姨夫不是姨父,姑父却是姑夫,弄错了就太失礼仪了

作者:林淼在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亲姑妈假舅妈,半真半假是姨妈。这似乎将古代一个家庭的亲情关系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

作者:林淼

在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亲姑妈假舅妈,半真半假是姨妈。这似乎将古代一个家庭的亲情关系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在六亲中姑妈比姨妈要更亲,然而,现在社会上却出现了一种误导,认为姑妈的丈夫才配称姑父;而姨妈的丈夫却只能称姨夫,真是这样吗?其实,姨夫不是姨父,姑父却是姑夫,弄错了就太失礼仪了!

在日常生活中,“夫”与“父”本来发音就很相似,所以,在很多社交场合里,如果区分不好,很容易将人际关系弄乱的,比如:新年大节时,夫妻俩带着孩子们走娘家,见了娘家的妹郎便让孩子们叫“姨fu”;而当娘家妹郎来给自己拜年时,自己向其它亲友介绍时又会说他是自己的“姨fu”;那么,这两个“fu”就完全不同了!

前者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所以得称之为“姨父”;而后者则只是诠释一种人际关系,表明此人是自己小姨子的丈夫,故应称之为“姨夫”。也就是说,姨父是对母亲姐妹的丈夫的一种尊称;而姨夫则是丈夫对妻子姐妹的丈夫的一种统称,另外,姨父这种称谓比较正规化,书面化;而姨夫的称谓则并不常见。

那么,既然姨夫不是姨父,为啥又说姑父却是姑夫呢?这就涉及我国民间的称呼用语的适用性了。按理来说,既然丈夫称呼娘家小姨子的丈夫是姨夫,那么,妻子称呼婆家小姑子的丈夫则应该为姑夫,然而,这种称呼在我国民间并不流行,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这种称呼在生活中并不常适用。

前面讲过,姨夫之所以常用,是因为连襟之间不光会在娘家打交道,有时甚至在婆家也来往,这就免不了向婆家人介绍这种亲情关系了。而姑姑的丈夫,一般只会在婆家来往,几乎不可能在娘家相遇的,所以,也不用向娘家人介绍自己婆家小姑子的这层亲情关系了。第二,民间不用姑夫这种称呼,也与古代宗亲礼制有关。

因为在我国古代,家庭的纽带是以父系血亲维持的,所以,古人认为父系血亲为宗亲,而母系血亲为外戚。再加上封建礼教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人们便认为同姓的宗亲要比不同姓的外戚更亲!比如在我国农村的婚礼中,在新娘敬茶时,都司大人通常都是将姑父姑母放在姨父姨母的前面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婆家的姐妹结婚后,妻子一般都随丈夫称之为姐夫,妹夫(或妹郎),因为这样称呼比姑夫更为亲切;同时,古人还认为,女儿再亲,终究是别人家的人,而媳妇虽然与自己无血缘关系,但却是自己家里的人,这或许也是妻子不叫小姑子的丈夫为姑夫的重要原因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姑夫这种称呼呢?

当然有!但是并不多!这种称呼在我国一些少数地区的地方方言或俗语中常见到,有的地方还将姑父称为姑丈呢!即姑妈的丈夫,它与姑夫的含义一样,都是晚辈称呼长辈的一种称呼,但绝对不是妻子称呼小姑子丈夫的那个含义,所以说,在这些地方,姑父就是姑夫,大家千万别想岔了,不然还真会闹笑话的哦!对此,大家还有啥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