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中美贸易谈判终于有了大突破,中美关系也有所缓和,可特朗普却还是“闲不住”,直接对加拿大摊牌,要求其做出巨大让步。
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对此加拿大没有选择怒怼特朗普,而是转身对我国下狠手。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国又是如何回应的?

美国和加拿大
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历经波折后终于取得一定进展,双方关系也稍有缓和。
6 月 26 日,特朗普宣布已与中国进一步达成贸易共识,直白地表示 “我们已经和中国签了”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进一步称美中两国敲定在日内瓦达成的贸易谅解。
6 月 27 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然而,对于一贯秉持 “美国优先”,追求 “赢赢赢” 的特朗普而言,这样的成果显然难以令其完全满意。
在世界其他国家看来,美国此前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的诸多举措,如今的缓和似乎颇有耗不过中国而选择服软的意味。
与此同时,当初特朗普宣布的对全球关税的 90 天暂缓期也即将到来,7 月 9 日就是截止期限。

在此情形下,特朗普急需重新树立威望,向世界彰显他在贸易问题上 “动真格” 的决心。
在众多目标中,特朗普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加拿大,只因其在国际事务中,某种程度上有着 “吃软怕硬” 的名声,并且长期以来在诸多方面依赖美国的支持。
有美国撑腰时,加拿大在一些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较为强硬;可一旦失去美国支持,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应对能力便显得极为薄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前印度在加拿大国内公然搞暗杀活动,加拿大在没有美国明确支持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装作看不见,毫无有效应对之策。?
而且事实上,美加之间此前就已摩擦不断,特朗普曾 “大发慈悲” 地提出让加拿大加入美国,可这一提议却遭到加拿大方面的公然回怼。
这无疑让一向爱面子的特朗普感到颜面扫地,而如今,加拿大又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特朗普。

27 日,特朗普终于按捺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大手一挥,宣布立即停止与美国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他言辞激烈地批评加拿大的数字服务税政策是对美国 “赤裸裸的攻击”,称加拿大是在效仿欧洲,还警告 “欧洲和加拿大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它们(对抗美国)的做法是愚蠢的” 。?
就在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看加拿大此次究竟是会光速服软,还是继续强硬对抗美国时,加拿大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加拿大并未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美国的贸易威胁上,反而转头对中国下了狠手。
6 月 27 日,加拿大工业部长梅拉妮?乔利宣布,出于 “国家安全” 考虑,加拿大政府已下令中国监控设备制造商海康威视停止在加拿大的业务运营。
此外,加拿大禁止政府各部门和机构采购海康威视的产品,并对现有设施进行审查,以确保不再继续使用该公司的设备。

作死的加拿大
很多人对加拿大的行为完全不能理解,现在美国打你,你反而去得罪唯一一个能和美国抗衡的中国,这不是作死吗?
但剥开层层迷雾,加拿大的行为逻辑其实不难梳理,其表面上以 “国家安全” 为由对海康威视下手,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从浅层原因来看,这与加拿大本土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便选择了动用行政力量打压中国企业。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加拿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讨好美国,向美国纳投名状。
要知道,长期以来,加拿大在经济上对美国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其出口总额中约 75% 流向美国市场,大量就业岗位与对美贸易紧密相关。
与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欧洲国家在贸易上对美国的依赖度相对较低,且有自身的产业体系和市场布局,在面对美国压力时还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但加拿大不同,一旦失去美国市场,其经济将遭受重创,所以,在中美之间若要二选一,加拿大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倒向美国。
这种看似 “丢人” 的选择,实则是加拿大基于自身经济结构做出的无奈之举。
但可惜的是,加拿大的这笔 “投名状” 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特朗普与美国历任总统有着显著不同,他更看重实际利益,对这种不痛不痒的示好根本不屑一顾。

在特朗普的逻辑里,加拿大的退让只会被视为软弱,这不仅不会让他收手,反而会让他得寸进尺,对加拿大的攻击更加猛烈。
毕竟,从特朗普此前对待美国盟友的态度就能看出,无论是对欧盟加征关税,还是要求北约盟国增加军费分摊,他始终将美国的实际利益放在首位,盟友情谊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而面对加拿大的行为,我国也做出了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加拿大应 “立即改弦更张”,纠正其错误做法。
这简短的六个字,既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也彰显了中国的态度。
加拿大的这种投机行为,注定会让其陷入同时得罪中美两国的尴尬境地。可以预见,加拿大若不及时纠正错误,继续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 “选边站” 且选错方向的做法,不仅会损害加拿大自身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
国际社会也在看着加拿大,能否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