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父母的争吵

小时候,怕父母吵架,他们的每一次争吵,总能让我提心吊胆好几天;长大了,再看到父母吵架,却发觉竟是一种幸福。 我的父亲
小时候,怕父母吵架,他们的每一次争吵,总能让我提心吊胆好几天;长大了,再看到父母吵架,却发觉竟是一种幸福。 我的父亲,是一个固执、脾气暴躁、刚愎自用的人,凡事必须以他说的为准,稍有不如意,往往就会大发雷霆,且又大男子主义,听不进任何人劝,认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我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大方,勤劳节俭,却又总喜欢以德抱怨的人。 父亲年轻时,嗜酒如命,每每喝酒,总要喝的酩酊大醉,方才罢休。每一次喝酒,我和母亲总是很担心。每每走亲戚,参加宴席,母亲唯恐父亲喝多,总是派我和姐姐当他的跟屁虫,盯着他少喝酒。 可是那个时候,我和姐姐很小,根本无法阻止嗜酒如命的父亲,所以每一次都会喝多,为此母亲和父亲发生了无数次争吵。 母亲希望父亲改掉这个毛病,可是却不知道父亲对于酒的痴迷,又怎能轻易改掉,所以酒总是成了他们争吵的源头。 记得有一次,父亲又因为喝醉酒,和母亲吵了一架,而且还把家里唯一用来存粮的粮仓给推倒了,母亲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姐姐担心母亲,赶紧跟着去了,留下我一个人照看父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提心吊胆的过着,给父亲倒水,清除他吐出的污秽物。 父亲喝醉了酒,嘴里囔囔着什么,睡的很沉很沉,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也许是想到前一天和母亲争吵的事,他觉得理亏,又碍于面子,死活不愿意低头,看到我一个人在家,心里有愧,便说要给我摊煎饼吃。 那天中午,父亲摊着煎饼,我在给他烧火。他从未摊过煎饼,我也没有心思烧火。所以摊出的煎饼总不能成形,要么一块厚,一块薄,要么火力不均,焦黑成了一团。 我在烧火时,递给了父亲一封信。那是我第一次给父亲写信,是在他夜晚酒醉时一边哭一边想着妈妈写的,信里担心他和我妈妈争吵,最后会离婚,抛下我和姐姐不管,上面全是泪痕。 那是父亲第一次当着我的面掉泪,我们一边吃着他摊的煎饼,他一边安慰我,让我不要瞎担心。 那天晚上,一向倔强不爱低头的父亲,头一次骑着家里那辆破旧不堪的三八大杠,去了外婆家,把母亲和姐姐接回了家。 从那以后,父亲再就很少喝酒,也很少和母亲吵架了,我们便也少了些担忧。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父母也老了,虽然偶尔也有争吵,但因为分开住,我见的也就少了。 前两天休假,父母正好在种油菜,我便去帮忙。在起苗时,不知为何又吵了起来,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各说各的理,争的脸红脖子粗,丝毫不相让。 我起初还在担心他们会吵翻,总忍不去劝两句。可听着听着,不知为何 ,年幼时的担心竟然完全消失了,反而越听越有趣,索性不再劝了。 听了半天,我才算是听名堂来。原来,早在不久前,有一个邻居阿姨种油菜,由于苗不够,便问母亲询问,是否有多余的苗,分一些给她。 母亲念及当初这位邻居给了她一块钱,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并承诺她随时都可以来取,多少都行。 就因为这事,父亲知道了,就非常生气。认为自家地还没有种完,母亲就把苗给送出去了,万一不够,到时再去求别人借苗。 母亲则认为,出门在外,就需要互相帮助。况且之前人家帮过咱们,现在人家需要帮助,我们自然要报恩,就算自己的苗不够,也不能拒绝,不然以后就没人肯帮了。 而且,母亲认为,我们的苗很多,根本不用担心不够用,父亲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我先开始听母亲说,觉得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出门在外,就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把路越走越宽,知恩图报才是美德。 可再听听父亲说的话,好像也有一定道理,帮助人是要在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酌情去帮,不能最后帮了别人,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中,那就得不偿失了。 父亲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又搬出去年的一件事来说。 母亲一听他说,立刻就急了,非要让我评理,说这件事都过去了一年多了,他还是揪着不放,说着说着,眼圈竟有些红了。 我赶紧问母亲去年什么事,父亲为什么非要揪着不放? 父亲却抢着说:“你让她说,看她好意思说吧!” 母亲则反驳道:“我怎么不好意思说了,不就是几颗烂韭菜苗,至于你一年到头翻旧账吗?” 父亲这才解释道:“去年,我们种韭菜时,有一个邻居问我们要点韭菜苗,你妈二话不说,就把苗给人家了。结果倒好,最后自己都不够种,又重新去买种子,你说她这样做的对不对?” 母亲则委屈的说道:“你忘记了,人家去年给了我们好多菱角,还有螃蟹,你种南瓜的那块地也是人家给的,人家差几颗苗,来问我有没有,我怎么拒绝人家?” 我想想也没问题,便道:“是啊!我妈做的也没错,韭菜又不值几个钱,再说了人家还给过我们东西,给点韭菜苗,也算是还了人情啊!” “还人情不错,问题是你自己的苗都不够啊,还能顾得了这么多?”父亲似乎觉得我偏向母亲,抢着反驳道。 “爸,你说的也有道理,自己都要饿死了,还要把饭给别人,确实不应该!” 我见父亲有些生气,知道他事事都想争个赢,便赶紧改口赞成道。 “哈哈!” 母亲先愣了一下,跟着笑道:“你现在倒会做人,两边不得罪!” 父亲似乎也知晓了我的用意,也不好意思再生气了,跟着附和道:“就你会和稀泥!” 我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这才劝道:“爸,妈,你们年龄都大了,有些事要相互让一让,不要再像年轻时候那样非要去争个输赢,免得伤身体。” 我见他们没有说话,似乎默认了,继续说道:“你们现在定居在这里,左邻右舍关系一定要弄好,平时有需要时,你帮帮我,我帮帮你,相互之间有个照应,我们也放心!” “是啊!” 母亲听到这里,忍不住附和道:“我平时也都是这样说的,可是你爸不听啊!一辈子就是这样小气,难怪不维人!” “就你维人!”父亲原本气已经消了,听到母亲再次指责,便又沉下脸道:“把东西给人家,就是会维人了,是吧!你怎么不把家里的钱都给人家?人家谁不喜欢你?” “爸,妈,你们不要再吵了!” 我见他们好不容易平息下来,又因为一句话再起争执,连忙打断道:“你们说的都没有错!我爸节约了一辈子,是为了这个家好;我妈呢!是想着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把邻居关系处理好,以后也有个照应,也是没有错的!” 父母见我这样说,便没再说话。 我看到他们还是各不服气,心里还憋着口气,继续劝道:“既然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只是方法不一样,那还有什么好可争的呢?多沟通不就行了!” 在我的劝说下,父母的争吵才渐渐平息,表示以后会尊重对方,各自退让一步,尽量少争吵。 其实,我也知道,父母这种争吵,只是按下一个暂停键而已,随时都会因为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再次引发。但我现在却不再担心,甚至觉得有时间偶尔争吵几句,活跃一下大脑,未必是一件坏事。 俗话说:大吵伤身,小吵怡情。小时候,父母的大争吵,像一把利剑,穿刺着所有的人内心;长大了,父母的小争执,是一种调味品,会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