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人冷了要穿衣,树“裸奔”却冻不死?

冬天来了,人类有羽绒服,动物有厚皮毛,但你有没有想过,窗外那些孤零零站在寒风中的树木,它们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不会被冻死?

冬天来了,人类有羽绒服,动物有厚皮毛,但你有没有想过,窗外那些孤零零站在寒风中的树木,它们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不会被冻死?

要知道,植物体内充满了水。如果不做任何防护,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树里的水会结成锋利的冰晶,瞬间刺破细胞,就像冻坏的生菜叶子一样。

更可怕的是,结冰还会导致管道内产生气泡,直接切断树木的生命线——水路运输系统。

那么,这些看似“裸奔”的树木,究竟是靠什么活下来的?

答案是两项早在几亿年前就被进化出来的“黑科技”:防气泡管道和生物防冻液。

黑科技一:防气泡的“细管子”

树木的第一个敌人是气泡。

树木输送水分,靠的是水分子之间手拉手的吸引力,就像一根连续不断的链条,对抗重力向上爬。如果结冰,溶解在水里的空气就会跑出来形成气泡。等冰化了,气泡还在,它就会像栓塞一样,切断水链,导致大树“断水”而亡。

有趣的是,树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竟然源自一次“意外”。

早在树木还只生活在热带时,为了应对干旱,一些树进化出了更细的输水管道。细管子在物理上不容易产生气泡阻塞(对抗干旱时的空气吸入)。

当这些树后来向寒冷地区迁徙时,它们惊喜地发现:哎?这套本来用来防干旱的装备,竟然也能完美防冻!

于是,带着这套“意外走红”的细管子装备,树木有了走出热带、挑战严寒的第一张底牌。

黑科技二:自制“防冻液”

解决了管道问题,还得解决细胞被冻裂的问题。树木的对策是:让自己变“甜”。

我们知道,糖水的冰点比纯水低。树木非常聪明地利用了这一点,它们会在冬天的叶片和细胞里,积蓄高浓度的含糖树液。这就像是给汽车加防冻液一样,能防止细胞结冰。

在这个策略上,树木分成了两大流派 :

这就是为什么北方的冬天,松树依然挺拔,而枫树却要“秃头”。

枫糖浆的秘密

现在你知道了,那瓶淋在松饼上、甜美诱人的枫糖浆,究竟是什么了吧?

没错,那其实就是枫树为了熬过漫长寒冬,而在体内辛辛苦苦积攒的“生物防冻液”。

所以,下一次当你品尝美味的枫糖浆时,记得在心里默默感谢一下那棵树:

“谢谢你,把你的‘保命装备’分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