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市的山村里,有很多建于清代或民国时期的漂亮的客家民居,其中有些已被荒废多年,着实让人感到惋惜,梅县区南口镇维山村的德润庐就是众多被荒废的客家民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德润庐外观


德润庐位于梅县区南口镇维山村枫树塘下窝的村道旁,从村道旁边长约20米的石台阶上去,就到了德润庐的外大门。

德润庐的外大门
如今台阶上长满了一尺多高的杂草,看样子好长时间没有人行走了。

进了外大门,看到狭长的门坪右边有5杠小2层(2楼明显偏矮)的房子。


门坪(实为斗方)外面有高约一米的照墙,照墙下面有十多间杂屋。杂屋的屋顶是水泥棚,横梁下方装有十几块双面的水泥浮雕。杂屋有这么多的水泥浮雕,在梅州市的客家民居中比较罕见。按照装饰的特点看,这排杂屋应该建于民国时期。

德润庐的杂屋

水泥浮雕

水泥浮雕
杂屋门口的地面上有许多沙窝,60后70后小时候应该玩过沙窝吧?用小木棍轻轻地爬开细沙,下面有一只外形像蜘蛛的小虫子,看起来有点恐怖,但它是很好的中药材。

沙窝里的虫子叫金沙牛,又名地牯牛,各地的叫法不一样,这家伙如今可值钱了,网店上一只活的金沙牛要一块多至几块钱不等,一斤干品要卖好几千元呢!实体药店的售价应该更高。

站在门坪上,看到前方不远处的山坳里有一棵很大的古树,独木成林,周围还杂有其它树,形成了一座“小山丘”。不知道这棵大树与德润庐有没有关系?

德润庐中间的大门(即正大门)为内凹式门楼,卷棚顶,两边的壁画已模糊不清,门联嵌入了屋名“德润”二字:“德承先世,润及后人”。

硬山顶的人字形屋脊下方有彩绘装饰,色彩艳丽,多为花鸟虫鱼之类的图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德润庐的屋前有高逾5米的石坎,石坎虽然其貌不扬,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其技术要求非常高,是客家民居的基石和灵魂。

5米高的石坎,在梅州现存的客家民居中十分罕见,能够保持百年而安然无恙,需要很高超的砌坎技术。当年砌石坎花费的人工成本肯定不菲,可见屋主人财力雄厚。屋后还有高达一丈的坎,可见当年建房的基础工程耗费是相当巨大的。

屋主宁愿下这么大的血本做房屋的基础工程,而不是改选其它比较平坦的地方建房,据此推测他十分看好这里的屋场风水,期盼德润庐的风水能够庇佑他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正如正大门的门联说的:“德承先世,润及后人”也。

遗憾的是,德润庐如今已基本被荒废了。虽然门神、对联和墙上小修的痕迹,表明后人偶尔还会回来看一看,但门坪上的杂草无意中泄露了一个秘密——至少好几个月没有人过来打理了。当然,这种现象在现存的客家古民居中并不少见,如何活化客家古民居已成为当代乡村振兴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话题,值得人们深入去思考和探讨,必要时,可以学习借鉴其它地方的宝贵经验。

门票:
免门票免停车费
地址:
梅县区南口镇维山村枫树塘下窝
参观路线:
导航到“梅县区枫树塘(注意要选择靠近梅州西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