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万级SUV又添"新丁",配置高、实力强,能成爆款?

在挑选 20 万级 SUV 时,消费者往往会格外关注日常使用的便利性,比如长途驾驶是否轻松、日常通勤成本是否低廉等。近期

在挑选 20 万级 SUV 时,消费者往往会格外关注日常使用的便利性,比如长途驾驶是否轻松、日常通勤成本是否低廉等。近期,新一代智己 LS6 进入了不少人的购车清单,这款车开启预售以来,线下门店的试驾预约量和线上的讨论热度都持续上升。上周我陪同事去智己门店了解车型,原本以为非周末时段门店人会较少,没想到现场有两组用户正在咨询细节,还有一组刚完成试驾准备进一步沟通,销售人员需要不停切换接待对象,这样的场景让我对这款车的实用性能产生了兴趣。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实际体验,和大家分析这款车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它能吸引用户关注的原因。

对于经常长途驾驶或需要应对拥堵路况的用户来说,辅助驾驶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压力。新一代智己 LS6 搭载的 IMAD 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路段可实现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保持功能。我在高速路段体验时,将巡航速度设定为 105 公里 / 小时,并调整好跟车距离,车辆能根据前车速度自动调整行驶节奏,前车减速时,车辆会平稳降低车速,不会出现急刹情况;遇到弯道时,车辆能准确控制方向,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不需要我频繁手动修正方向。在早高峰的拥堵路段,开启自动跟车和启停功能后,车辆能根据前车的行驶状态自动起步和停车,我只需轻轻握住方向盘,不用频繁交替踩油门和刹车,有效缓解了脚部和腿部的疲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辅助驾驶系统仅为辅助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驾驶,遇到突发状况,如其他车辆突然加塞时,仍需驾驶员及时介入操作,保障行车安全。

预售权益是不少用户购车时会考虑的因素,尤其是能直接提升用车体验的配置权益。新一代智己 LS6 的预售用户,可获得价值 16000 元的舒享套装,其中包含副驾 15.6 英寸 Mini LED 沉浸娱乐屏、副驾 121° 舒享零重力座椅以及主驾贝果舒压座椅系统。我在门店体验时,专门感受了这套配置,副驾娱乐屏的显示效果清晰,播放高清视频时画面细节丰富,色彩还原准确,没有出现模糊或偏色的情况,长途出行时,副驾乘客能通过它打发时间;副驾零重力座椅调节到 121° 后,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积更大,压力分布均匀,我在上面坐了 1 小时 20 分钟,起身时没有明显的腰酸背痛感;主驾座椅能根据身体曲线进行调节,腰部支撑可以上下、前后微调,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后,连续驾驶 2 小时 40 分钟,腰部也没有出现不适,对于经常需要长途开车的人来说,这样的座椅配置能有效减轻驾驶疲劳。此外,预售用户还能享受价值 36800 元的 IMAD 辅助驾驶全功能包终身免费使用的权益,需要注意的是,该权益将于 9 月 10 日截止。

日常用车成本是用户长期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油价和电价差异明显的当下,能耗表现直接影响后续开支。新一代智己 LS6 搭载了 Zephyr 1.5T 增程发动机,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为 5.32L,比同级别主流车型低 23%;油电综合能耗为 2.07L/100km,降低 35%,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 1.42 克。从日常使用成本计算,假设每月行驶 2300 公里,92 号汽油每升 8.2 元,这款车在亏电状态下,每月油费约为 2300÷100×5.32×8.2≈1002 元;而一款同级别传统燃油车,若百公里油耗 8.3L,每月油费则需要 2300÷100×8.3×8.2≈1560 元,两者每月相差约 558 元,一年下来可节省 6696 元。如果日常主要在市区行驶,以纯电模式为主,每公里成本仅 5 分钱左右,我自己计算过,从家到公司 32 公里的路程,电费仅需 1.6 元,比每天乘坐地铁往返 7 元的费用低很多,长期使用能显著降低出行成本。

补能效率是解决新能源车长途出行焦虑的关键,尤其是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排队的情况下,充电速度快的车型能大幅减少等待时间。新一代智己 LS6 配备 800V 超快充高压平台,峰值充电功率可达 268kW,紧急情况下 15 分钟就能补充 310 公里的 CLTC 续航。我曾有过一次长途体验,从市区出发前往 400 公里外的城市,行驶 330 公里后电量剩余 10%,进入服务区充电。我特意计时,从插枪开始充电到电量达到 83%,共用时 20 分钟,续航显示补充了 298 公里,完全能支撑剩余路程,不需要像之前驾驶其他新能源车那样,在服务区等待 1 个多小时才能继续行驶。这样的补能速度,让长途出行的规划更灵活,也减少了在服务区的等待压力。

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车用户的基础需求,尤其是对于没有固定充电条件的用户,更长的续航意味着更少的充电次数。新一代智己 LS6 采用 “恒星” 超级增程技术,搭配 66kWh 800V 增程电池方案,在 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超过 450 公里。这样的续航能力,对于日常通勤来说完全足够。我自己每天上下班往返 42 公里,周一早上充满电后,工作日五天通勤共消耗 210 公里续航,周末带家人去 130 公里外的景区游玩,往返 260 公里,回到家后还剩余约 30 公里续航,整个过程无需中途充电,完全没有电量焦虑。即使是通勤距离较长的用户,如每天往返 60 公里,一周五个工作日消耗 300 公里续航,剩余的续航也能应对周末短途出行,不用频繁寻找充电桩。

车内静谧性直接影响出行舒适度,若车辆行驶时噪音过大,不仅会干扰乘客间的交流,长时间还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新一代智己 LS6 的 “恒星” 超级增程系统配备 ERNC 主动降噪技术,车内怠速噪音可控制在 36 分贝以内,这个噪音水平与图书馆环境音相近,即使在车内安静阅读,也不会被外界声音打扰。我曾在不同路况下体验这款车,在市区以 45 公里 / 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几乎听不到增程器启动的声音,只有在急加速时,才能隐约察觉到轻微的发动机运转声,但不会影响车内交流;在高速上以 115 公里 / 小时的速度行驶,风噪和胎噪也控制得较好,我和后排家人轻声交谈,彼此都能清晰听见,无需刻意提高音量。同行的一位有幼儿的朋友说,之前带孩子坐车,孩子经常因噪音哭闹,而在这款车上,孩子要么安静地看会儿动画,要么很快入睡,让她开车时能更专注。

北方用户对新能源车的冬季使用表现尤为关注,低温环境下电池续航缩水、车辆启动缓慢,都是常见的使用难题。新一代智己 LS6 针对这一问题,设置了 “低温畅行模式”。我一位在沈阳生活的朋友,曾在零下 19 度的天气里测试这款车,他反馈,车辆露天停放一夜后,启动并开启 “低温畅行模式”,不到 7 分钟车内温度就从零下 13 度升至 17 度,座椅加热也迅速升温,不像他之前驾驶的新能源车,需要等待近 22 分钟才能感受到暖意。即便在零下 21 度的极寒环境中,这款车的电池也能维持在 20 度左右的工作状态,有效减少续航衰减。朋友说,冬季驾驶这款车往返 45 公里的工作路程,全程开启空调和座椅加热,实际续航消耗仅 52 公里,衰减幅度不到 16%,而他之前的车冬季续航衰减能达到 48%,每天都要小心翼翼计算电量,这款车让他在冬季用车时更省心。

电池安全是新能源车用户不可忽视的问题,毕竟关系到日常出行的安全保障。新一代智己 LS6 配备的 66kWh 增程专属电池包,融合了品牌自主研发的整包架构和宁德时代的高安全电芯,还设置了热蔓延抑制等七重安全防护措施。我之前关注过一些汽车媒体对这款电池包的测试,在挤压测试中,电池包承受的压力超过国家标准,却未出现电解液渗漏;在穿刺测试中,钢针穿透电芯后,电池包也未发生起火、爆炸等危险情况,这让我对其安全性能有了初步认可。对于生活在南方高温地区的用户,电池在暴晒后的表现也很重要,我查阅相关测试数据,这款车在 43 度高温环境下暴晒 5.5 小时,电池容量仅衰减 0.7%,基本不影响日常续航,这样的表现能减少用户在极端气候下的担忧。

市场反馈能从侧面反映一款车的受欢迎程度,新一代智己 LS6 的预售数据表现较为亮眼。8 月 15 日预售开启后,仅 30 分钟小订量就突破了 1 万台。我在汽车论坛和车友群里看到,很多用户分享了自己的订车经历,有用户表示为了能尽早提车,在预售开启后 3 分钟就完成了小订;还有用户提到,对比了多款车型的参数和实际体验后,最终决定预订这款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款车的订单量持续上升,我在走访不同区域的智己门店时了解到,不少门店的试驾预约已经排到了一个月以后,有销售人员说,周末单日接待的咨询客户最多能达到 28 组,试驾次数超过 20 次。从咨询用户的群体来看,既有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更关注车辆的续航和智能功能;也有已婚有孩的家庭用户,他们对车辆的空间和安全性能更为看重,而新一代智己 LS6 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刚好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核心需求。

新一代智己 LS6 共推出四款配置车型,预售权益后的价格区间在 20.99 万元至 27.99 万元。对比同价位的其他 SUV 产品,不少车型在核心配置上存在明显短板。比如某款同价位的热门 SUV,纯电续航仅 310 公里,且未搭载 800V 快充平台,充电效率较低,舒适配置也只配备了基础的前排座椅加热,缺乏能提升长途出行体验的设计。而新一代智己 LS6 在续航、补能、舒适配置等关键维度的表现更为全面。我身边一位正在选车的同事,对比了五款同级别车型后发现,在相近预算下,新一代智己 LS6 能提供更长的纯电续航,还自带副驾娱乐屏和零重力座椅,这些配置在其他车型上大多需要额外支付费用选装,综合来看,这款车的配置与价格匹配度更高,因此成为了他的备选车型之一。

综合来看,新一代智己 LS6 在辅助驾驶、用车成本、补能效率等多个维度的表现较为均衡,针对用户常见的新能源车使用痛点,都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车内静谧性、冬季用车、电池安全等方面也有合理设计。20.99 万元至 27.99 万元的预售价格,结合其配置和预售权益,在 20 万级 SUV 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于日常通勤、家庭短途出行、偶尔长途自驾的用户来说,这款车的综合表现能够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不过,不同用户的用车需求存在差异,比如对车辆越野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用户,还需进一步了解车辆的底盘结构和动力参数。如果你近期有购买 20 万级 SUV 的计划,建议前往线下门店试驾,亲身感受车辆的性能和配置是否符合自身预期。随着 9 月 26 日正式上市日期的临近,这款车后续的市场表现还需时间验证,但从目前的用户关注和预订情况来看,它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