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未来某一天,美国真的像历史上那些帝国一样,逐渐走向相对衰落,那么下一个有潜力扛起“超级大国”这面大旗的,会是谁呢?
我们熟悉的局座——张召忠教授——过去的一些观点,今天回过头看,确实很有远见,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格局很可能不是“一国独大”,而是进入一个“多强并存”的群雄时代。为啥这么说?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一个概念:什么叫“超级大国”?这可不是GDP高一点、军队人多一点就行。它得同时具备四大硬核指标:庞大的经济总量(有钱)、领先的科技创新力(有脑)、全球投送能力的军事力量(有拳头顶),以及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有粉)。
冷战时的苏联,就是军事硬、经济瘸,最后没撑住。所以,能同时把这四点玩转的国家,凤毛麟角。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盘一盘目前世界上的“种子选手”。局座的分析从来不是单线思维,他很早就指出,中国和欧盟(如果能整合起来)是最具综合潜力的两大力量,但各自都面临着巨大的“内部挑战”。

先看中国。实话实说,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的确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经济总量坐二望一,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就是“世界工厂”的底气。
军事上,从“近海防御”到“走向深蓝”,航母、五代机、高超音速导弹,进步神速。文化上,孔子学院、 TikTok、中国制造的商品,影响力也在扩散。
但是,局座和很多清醒的专家也反复提醒,我们的短板也很明显。人均GDP还不高,在高端芯片、尖端生物医药等一些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就在眼前,外部的地缘政治环境也异常复杂。
所以,中国的崛起之路,注定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目标不是取代谁,而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让自己过得更好。

再看欧盟。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看,家底是真的厚。27个国家加起来,经济总量和美国不相上下,人均GDP高,科技底蕴深厚,诺奖得主一大堆,生活水平全球领先。文化影响力更是百年积淀,奢侈品、哲学、艺术、足球,风靡全球。
但局座早就点出了欧盟的“死穴”——太散了。一遇到大事,比如欧债危机、难民潮、俄乌冲突,内部就吵成一团,难以形成一个拳头。国防上严重依赖北约(其实就是美国)。
所以,欧盟能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超级大国,不取决于它的经济总量,而取决于它“统合”的程度,这条路,现在看来比想象中更难。

除了这两位主要选手,印度也常被提及。年轻人多,市场巨大,经济发展速度快,软件业发达,地缘位置重要。但它的制约同样突出:基础设施落后,社会结构复杂,宗教民族矛盾、官僚体系效率等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潜力。它要爬的坡,比中国更陡。
还有俄罗斯,军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库,是它作为世界一极的硬资本,资源极其丰富。但它的经济结构太单一,严重依赖能源出口,轻工业和科技产业发展不平衡,人口规模也在萎缩,这决定了它很难成为一个全面的超级大国,更像一个强大的“地区守成者”和“全球棋手”。

可见,未来的世界,更可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舞台,中国、欧盟、美国、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力量,将在博弈与合作中共同塑造新的国际秩序。不会有哪个国家能像鼎盛时期的美国那样拥有绝对的优势,更多的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制衡的体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