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假肥伤农,授权后补:一份“合格”检测报告背后的真与假

假肥伤农,授权后补:一份“合格”检测报告背后的真与假一、“假一赔十”的承诺与千亩棉田的危机一句“假一赔十”的承诺,让新疆
假肥伤农,授权后补:一份“合格”检测报告背后的真与假一、“假一赔十”的承诺与千亩棉田的危机

一句“假一赔十”的承诺,让新疆麦盖提县两户种植户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农资维权漩涡。

2015年1月农资采购季,陈某友、曹某伦(陈某华丈夫)先后从新疆农资(集团)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第三农佳乐连锁店购入“中农”牌磷酸二铵,共计90吨。与往年不同,此次罗某武一改“可欠款”的惯例,天天追着要求先付款,付款后才送货,且送货时未按往年常用的18 - 46含量磷酸二铵供货,而是提供了17 - 47含量的产品,作出“假一赔十”的口头承诺。

2015年4月化肥施用后,1626亩棉田在一个月内出现明显异常:棉株纤细、老化、黄化且矮小,长势很不均匀,与往年及邻地棉花长势截然不同。至6月,棉花黄化老化进一步加重,棱角不分明,棉铃稀少且脱落严重,陈某华多次联系罗某武未果,对方拖延两月到场后仅给出不合理解释,未解决问题。

7月27日,多次交涉无果后,陈某华、陈某友正式向麦盖提县工商局举报。工商局现场抽检时,涉案化肥原包装标识问题彻底暴露:无产品等级,无真实销售公司及生产商的厂名厂址,包装上标注的电话和销售公司均为冒用的虚构主体,还存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9月9日,麦盖提县工商局委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地测产,调查报告显示:两人从罗某武处购肥遭受欺诈,1626亩棉花平均亩产仅193.5千克,较当地食品基地同期平均亩产359千克减产超160千克,直接经济损失约270万元。棉花存在“严重脱肥现象”,而涉案化肥完全不符合GB10205 - 2009国家强制性标准及《产品质量法》规定,无产品登记证、无出厂检验报告。

二、调查报告结论逆转:一份滞后的授权函

2015年10月22日,麦盖提县工商局出具《初查报告》,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产品包装须标注真实生产者名称、地址及等级”的规定,认定农佳乐连锁店“冒用企业名称、地址”,涉嫌销售假冒产品。这一结论让种植户看到了维权希望,他们随即于10月25日向麦盖提县某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起诉后,事态突然反转。2015年12月15日,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出具《企业名称授权复函》,称其使用“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名称已获授权——此时距化肥交易已过去11个月,距起诉已过去50天。2016年1月4日,麦盖提县工商局据此直接推翻初查结论,认定销售方无欺诈行为。

商标使用许可应签订合同并报商标局备案,且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涉案授权既无事前备案,也无法证明交易时已存在,本质上属于“事后补证”。该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更明确表示,从未生产销售过17-47含量的磷酸二铵,进一步佐证了包装信息的虚假性。

三、问题证据为何能通过程序的审查?

2016年1月7号法院立案,但诉讼中的证据与程序问题让维权受阻。

2025年10月14日,麦盖提县纪检单位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组织的质检听证会上,送检人陈某江当庭承认“未对化肥原始包装及标识进行送检和登记”。而销售商罗某武在送检时更故意弄虚作假,将无产品等级的不合格化肥擅自篡改标注为“合格品”后送检。GB10205 - 2009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要求,磷酸二铵需标明产品等级、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涉案报告因虚假登记依法丧失证据效力。

陈某华指出,案件最初的主要被告人任守庆被法官李某祥无故取消被告资格;更关键的是,法官对对方出示的“滞后授权函”和虚假检测报告这两份违法证据,未依法组织质证,程序明显违法。同时庭审笔录中双方代理人未签字确认,棉田雇工艾某某尔、艾某提关于“化肥颗粒不均匀、颜色掺杂”的关键证言未被完整记录;曹某伦与罗某武的买卖合同发票存在笔迹篡改痕迹,法院却拒绝启动笔迹鉴定,起诉后还存在压案拖案情况,客观上给对方补造证据留足时间。

2016年8月12日一审法院虽认定化肥合格,但以“未真实标注经销商信息”构成欺诈为由,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决罗某武“退一赔三”,赔偿曹某伦54.45万元、陈某友34.65万元。然而喀什地区某人民法院二审以“事实不清”发回重审后,麦盖提县某法院2017年8月作出的判决,却无视涉案化肥违反GB10205 - 2009标准及《产品质量法》的事实,对“滞后授权函”和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证据予以采信,驳回两人全部诉求,2018年11月终审维持原判。

四、结语

十年间,两人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期间更看清事件关键症结:销售商存在编造伪造证据的行为,工商部门存在行政不作为、行政违法违规,法院则存在程序违法、违规采信甚至故意采信伪造编造证据的问题。2024年9月律师调查发现,化肥标称生产企业湖北某圣公司无生产资质,且在举报后10天注销工商信息;2025年他们向检察院申请复查,要求移交证据鉴定,至今无明确答复。

眼下春节将至,他们还面临银行欠款无法偿还的压力,十年的奔波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更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精神损害。他们迫切希望揭开事件背后的黑暗,寻求相关部门尽快介入解决。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