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肯德基、麦当劳的对手,为何被卖了?

入华20年,汉堡王从未像今天这般备受关注。 近期,汉堡王母公司RBI集团与CPE源峰宣布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CP

入华20年,汉堡王从未像今天这般备受关注。

近期,汉堡王母公司RBI集团与CPE源峰宣布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CPE源峰持有83%股权,RBI集团保留17%股权。

作为成立71年的餐饮巨头,汉堡王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9000家门店,在多个国家和麦当劳打得有来有回,而肯德基更是被它远远甩在后面。

唯独在中国市场,汉堡王难以称王。和中国市场“快餐三巨头”——肯德基、麦当劳和华莱士相比,汉堡王的门店数分别只有它们的10.3%、15.7%和6.4%,说是毫无还手之力也不为过。

汉堡王,为何在中国刷不出存在感?

入华20年,从未称王

汉堡王在中国市场,其实是一个“一步慢、步步慢”的故事。

2005年,汉堡王将首店开进上海静安寺的小洋楼,试图讲一个更具格调的快餐故事,并坚持采取直营模式。

但那时,肯德基、麦当劳已经入华18年和15年,处于快餐红利期的它们,拥有门店扩张、占领心智的先发优势,分别开出2700家、1500家门店。而错过这一时期的汉堡王,之后哪怕用了7年时间,也只缓慢开了52家门店。

在2012年,为了快速追赶对手,汉堡王决定开放特许经营,并把重任交给了“老帮手”——TFI集团。

早从1994年起,TFI集团就获得了汉堡王土耳其市场的代理资格,截至2012年,汉堡王在当地已经开出600多家门店,TFI集团也因此成为汉堡王最大的特许经营商。这份成功经验让TFI集团拿到了汉堡王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和独家开发权,协议时间为20年。

随后多年,TFI集团开放加盟,大刀阔斧开店。2014年,汉堡王门店开至400家;2018年,门店数突破1000家;2019年,门店数达1300家。但这一年,肯德基门店已经突破6000家,麦当劳门店也已经超过4000家。在扩张速度上,汉堡王依旧慢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汉堡王对于中国市场本土化的探索,也远远慢于肯德基与麦当劳。

安心油条|图源:视觉中国

进入中国市场后,肯德基、麦当劳在口味上迎合消费者。肯德基推出安心油条爆品,后续还上线了米饭、老北京鸡肉卷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麦当劳同样推出板烧鸡腿堡等本土化产品。

反观汉堡王,它的定位一直偏高端化,更类似于如今的Shake Shack等精品汉堡,强调“火烤牛肉”——与鸡肉的酥脆不同,更有肉香和烟熏风味。在汉堡王在门店广告牌和点餐小程序上也随处可见“火烤汉堡专家”的标语。

但中国消费者对西式快餐的认知是鸡肉堡和薯条,对牛肉堡的认知明显不足。等到汉堡王回过味来,在2024年推出鸡腿堡时,已经太晚。

图源:视觉中国

就这样,在2020年以后,对手们仍在持续向上,而汉堡王却开始向下。

一方面是门店扩张受阻,2020—2022年间,汉堡王每年新增门店不超过100家。而这3年,肯德基新增了超3000家门店,麦当劳新增了超1000家门店。

据RBI集团财报,2024年底,汉堡王门店只有1474家。到了今年出售时,门店数更缩减至1250家。

另一方面是营收下滑。据财报,汉堡王中国系统销售额从2023年的8.04亿美元,缩减至2024年的6.68亿美元。

2024年,汉堡王中国区单店年均销售额约40万美元,日均营收仅8000元,不足法国市场的九分之一。同一年,肯德基的单店年均销售额约是汉堡王的4倍。

其实,RBI集团对汉堡王中国市场的经营表现早已不满。在2023年全年财报分析会上,RBI集团CEO Josh Kobza坦承:“跟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增长前景比起来,汉堡王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整个2024年,RBI集团更是在业绩会上多次点名中国区表现。

直到今年2月,RBI集团终于做了决定,宣布以1.58亿美元从TFI集团及其他合作方手中收购汉堡王中国的全部股权,并表示要寻找新的本地合作伙伴。

为什么不赚钱?

加盟商们见证着汉堡王的尴尬境地。2023年,做了20年服装生意的赵丽华,想要在山东某四线城市的老家,开一个加盟餐饮店。

赵丽华的首选是肯德基、麦当劳和汉堡王等西式快餐,跟丈夫走南闯北做生意时,她早已领略过这几个品牌在大城市的火热。但老家已经有几家肯德基和麦当劳,唯有汉堡王还未开店,思索一番后,赵丽华觉得汉堡王也有得做。“在我们这,肯德基年销售额有800万—1000万元,做汉堡王能有500万元我就满足了。”

但她没想到,开店一年多来,销售额连300万元都没达到。“首月销售额40万元,之后就落到20多万元,最后降到10多万元,每个月都在亏损。”

最终,门店在2024年9月正式关店,“投入的近400万元,全都赔了”。

同一年,许多加盟商同样走向关店。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与汉堡王合作约10年的福建君成餐饮,它将旗下10家门店陆续关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赔不动了”。

门店为何不赚钱?最直接原因是运营成本太高。

赵丽华给有意思报告算了笔账,每个月门店要抽取11%的销售额给总部;还要支付房租、水电和人力成本,门店开在万达临街租金相对较高,10个员工的工资也不是小数目,“加在一起10万元左右”。除此之外,门店还需支付食材费、运输费、SOK屏和外卖柜使用费等费用。

“就这个门店来说,月销售额低于40万元,就是入不敷出。”赵丽华说。

就赵丽华提到的运营成本,有意思报告向汉堡王中国进行确认,不过对方并未正面回复,表示去年下半年为加盟商下调了加盟费。

凌雁管理首席咨询师林岳告诉有意思报告,汉堡王门店运营成本高,是因为门店数量未形成规模效应。

比如由于门店少,食材采购量不够大,会导致汉堡王的议价能力偏低,从而拉高单位成本;而门店覆盖不足,运输路径不够优化,也会导致单一门店的运输成本更高;至于广告投入更是如此,无法被迅速摊薄。

的确,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11月,汉堡王拥有门店数量1250家,肯德基门店数12119家,麦当劳门店数7986家,华莱士门店数19648家,塔斯汀门店数10442家。

眼看着门店客流寥寥,赵丽华很纳闷:“每个月抽取5%的销售额作为广告费,为什么还是拉不来人?”她想过自己找抖音投流和达人探店,但总部驳回了方案。

不过,林岳认为,汉堡王更关键的问题是销售乏力,无论距离、产品促销,还是品牌力,消费者都找不到去汉堡王的理由。

拿赵丽华的门店为例,它几乎生存在对手的包围圈下,左右30米内,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塔斯汀一应俱全。

这正是1000多家汉堡王门店普遍面临的问题。据极海数据,汉堡王65%的门店在500米范围内至少有一家肯德基;50%门店附近至少有一家麦当劳。

疯狂星期四活动|图源:肯德基

在距离差不多的情况下,汉堡王在价格上并无优势。近几年,肯德基“疯狂星期四”和麦当劳“1+1随心配“等促销,拴住了消费者的心,“V我50元”和“麦门永存”的热梗也一直流传。

而汉堡王,虽然在2023年推出过“9.9元套餐”,最优惠时,叠加美团红包8元就能吃两个汉堡,要知道,汉堡王平常一个安格斯牛堡就要卖到37元,但汉堡王促销的声量却始终不及对手。

究其原因,汉堡王主打牛肉堡,与肯德基、麦当劳的鸡肉堡相比,原材料成本要更高。

图源:汉堡王小程序截图

有意思报告对比发现,同样是单人餐三件套(汉堡、小食和饮品),汉堡王牛肉堡套餐定价42元,而肯德基、麦当劳的鸡肉堡套餐却能30元出头就拿下。即便叠加美团外卖优惠后,汉堡王的价格也要明显更高。

甚至这种促销活动,也要加盟商买单。赵丽华告诉有意思报告,在2024年,汉堡王推出“一元优惠券”期间,总部并未给门店提供补贴,“顾客来核销,损失只能我们承担”。

在品牌声量上,汉堡王也有所不足。汉堡王小红书账号粉丝量只有2.6万,远低于肯德基的59.1万和麦当劳的79.9万。同样,肯德基#疯狂星期四话题有6.1亿浏览量,麦当劳#麦门话题也有9.4亿浏览量,但#汉堡王国王日话题浏览量甚至只有178.5万浏览量。

“汉堡王的品牌营销一直没形成传播裂变和声量,始终没有与年轻人形成链接。”林岳说。

4000家门店,汉堡王能做到吗?

归根结底,汉堡王战略始终错位的本质在于不了解中国市场。

有意思报告整理发现,入华20年,汉堡王中国业务始终在海外CEO和团队的执掌之下,即使有本土CEO短暂任职,也并未组建起本土化团队。而在2019—2025年期间,汉堡王中国先后更换4任CEO,平均任期只有1.5年。

直到今年3月,此前一直担任汉堡王上海负责人的吕爱军正式接任CEO,汉堡王才终于有了本土化团队。

“汉堡王进入中国时间较晚,多年来又一直在外国特许经营商的管理之下,导致其对本土化的理解不强,没有回答好‘我是谁’和‘我要如何突破这个市场’这些核心问题。”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告诉有意思报告。

汉堡王曾推出“福财旺”汉堡,但被吐槽是本土化过于表面|图源:汉堡王

反观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集团,早在2016年就将百胜中国拆分,引入了春华资本、蚂蚁等投资,进行独立运营;后一年,麦当劳也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业务80%的股权,出售给了中信集团和凯雷投资集团组成的联合财团。两个品牌的运营团队早已本土化。

随着被售出,CPE源峰能够为汉堡王解决问题吗?

按照协议,汉堡王计划在2035年门店增至4000家,意味着每年要新增275家门店。对汉堡王来说,这种速度比它开店最迅猛的时期还要快。

CPE源峰的信心,一方面来自注入的3.5亿美元资金,另一方面来自它操盘其他品牌的经验。CPE源峰曾是中信旗下的投资平台,间接操盘过麦当劳中国,而中信还拥有包括泰富地产在内的众多地产资源。

“这不仅能够帮助汉堡王优化选址,进行门店扩张,还能更好地向低线城市进行渗透。”林岳说。

但汉堡王的扩张计划,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对手们同样在大力扩张。肯德基去年新增门店1352家,预计今年要超过2024年开店水平;麦当劳表示,“按照每年新增1000家门店的速度在2028年达成万店”。

塔斯汀在今年10月达成了万店规模。按照其扩张速度看,今年新增门店将达到2000家。华莱士早已实现万店,并且还在持续扩张。

这意味着,汉堡王会在选址时面临激烈竞争。

其次,未来三到五年,各个品牌都会瞄准下沉市场。据餐里眼研究院数据,一线以下城市2023—202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都远远高于一线城市。

对手们早已发力,除了本就依托下沉市场的华莱士和塔斯汀外,肯德基过去一年进入约300个新城市,为了更适配下沉市场,还推出投资门槛更低的小镇迷你店型。麦当劳在今年开启“2025超值年”活动,适配对价格敏感的人群。在今年8月,它还宣布将进入宁夏市场。

反观汉堡王,过去20年,它比对手们都更聚焦于高线城市。据窄门餐眼数据,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门店占比约为60%,超过肯德基的41%和麦当劳的57%。

图源:窄门餐眼

这导致汉堡王在向下渗透的时候会遇到认知困难。赵丽华曾认为汉堡王与肯德基、麦当劳知名度差不多,但直到开店她才发现,“在一个四线城市,大家对汉堡王根本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除了开店外,CPE源峰还表示,为汉堡王组建本土化团队后,也能为其进行产品升级和营销。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有意思报告表示,汉堡王既要丰富菜单,推出融合中式调料的汉堡、小吃;又要优化定价,推出更具性价比的套餐,并搭配社交媒体营销。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丽华从前的汉堡王门店,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家711便利店。在她看来,汉堡王中国的新故事,想要看到明显改变,起码要几年之后。

作者:高越

编辑:余源

值班编辑:礼物

霸王茶姬创始人娶豪门,但网友更关心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