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以课程为舟,载育时代新人——衡水市第十四中学扎实推进“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时代模式下,学生培养要求从知识、能力要求转向核心素养培育,从偏重“智育”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育人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时代模式下,学生培养要求从知识、能力要求转向核心素养培育,从偏重“智育”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育人方式变革催促着学校课程的更新。衡水市第十四中学紧跟教育政策的改变,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锚定核心、重构内容、创新方式,让课程育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思考,新征程!

让课程目标指向“完整的人”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期。衡水市第十四中学将课程育人目标锚定在“完整的人”的培养上。通过课程设计筑牢知识根基,让数学的逻辑、语文的温度、物理的严谨、历史的厚重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工具;更要注入精神养分,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会思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从地理课上的“生态保护”理解责任,从政治课上的“家国情怀”明晰方向,从生物课上的“生命演化”懂得敬畏!

学校在开足开齐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基础上,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主阵地”向“全域育人场”延伸,将思政元素以浸润式、场景化方式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例如,在语文课程中,老师们不只是讲解《沁园春·雪》的格律与意象,更引导学生探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背后的时代担当;在物理课程里,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之余,同步讲述科学家们坚守真理的故事,让科学精神与知识学习同频共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明晰“为何而学”,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格局的青年。

让课程成为“连接生活的纽带”

课程育人的生命力,在于它与真实世界的连接。衡水市第十四中学坚持打破学科壁垒,重构课程内容,有效融合相关学科视野,识别并统整来自相关学科的工具、理论、方法等,以产生对特定问题的跨学科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贯通性、综合性的跨学科思维和素养。

要将时代元素融入课程——在历史课中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在英语课中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表达,语文学科中对比人物的个性书写,聚焦于时代下的微观个体。这样的课程,不仅融合了多学科知识,让课程始终与时代同频,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时代脉搏,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更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协作、创新与担当。

一直以来衡水市第十四中学坚持构建起“五育”互融、师生共生的教育生态,矢志培养出脚下有力量、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眼中有阳光,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