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真的很缺水吗?其实“懒”才是他们穷的根本原因。有数据显示,非洲地下水储量是地

栗頿聊 2025-10-07 15:40:42

非洲真的很缺水吗?其实“懒”才是他们穷的根本原因。有数据显示,非洲地下水储量是地表的100倍,为何他们不挖井,而是到处找水?   不少人心里可能都有个想法,觉得是非洲人“懒”,不愿意动手,所以才一直穷,连口井都挖不出来。   以前我也偶尔会这么琢磨,毕竟挖口井好像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咋就不能自己解决呢?   可后来仔细了解了那边的情况,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懒”这么简单,背后的难处远比我们想的要多。   先说说挖井这事儿本身,咱们以为的挖井可能就是找个地方,拿个铲子刨一刨,可在非洲根本不是这样。   非洲大陆上有很多坚硬的结晶岩层,用手去挖这些石头,跟拿鸡蛋碰石头没啥区别,根本挖不动。   就算是在沙漠地区,想找到水也得挖特别深,听说撒哈拉沙漠平均要挖230米才能见到水,这可不是随便找几个人、用点简单工具就能做到的,没有工业化的设备根本没戏。   而且很多地方连最基础的工具都没有,没有铁器就没法打造挖井用的工具,没有砖块就没法加固井壁,就算好不容易挖出个土坑,用不了多久也会塌方,最后还是白忙活。   这真不是他们不想挖,而是没那个条件,工业基础太薄弱了,啥都缺。再看看那些现代的钻井设备、水泵还有电力系统,对当地人来说,那价格就是个天文数字,就算是很多非洲国家,也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   那他们为什么连买设备的钱都没有呢?   就拿肯尼亚的茶叶来说,肯尼亚的种茶环境在全球都是顶尖的,当地的茶农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种出的红茶大量出口。   可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些辛苦种茶的人,自己平时只能喝到最廉价的碎茶末,根本喝不上好茶叶。   这就得说说殖民时代留下的问题了,当时形成的经济结构,就像一道绕不开的魔咒,把肯尼亚牢牢地困在全球价值链的最底端。   他们只能干种植、采摘这些最基础的活儿,而茶叶的加工、打造品牌、销售这些能赚大钱的环节,全被英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了。   茶农辛辛苦苦种出一公斤茶叶,顶多只能赚2到3美元,可这些茶叶运到欧洲,摆在货架上的时候,价格能涨到200美元。   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特别严重,肯尼亚把大量的初级农产品卖出去,换回来的外汇少得可怜,可买工业产品的时候,又得花好几倍的钱。   到2020年的时候,他们的贸易逆差已经到了很惊人的地步。国家手里没多少资本,根本没办法去搞水利、电网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这些,挖井、引水更是难上加难。   这条经济上的锁链,让非洲的资源反而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财富一个劲儿地往外流,自己却啥也留不下。   有了技术和经济这两重困境,当地的社会秩序也受到了影响。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看似“自私”的行为,其实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比如公共服务跟不上的时候,有的部落或者富裕家庭会把自家的水井锁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并不是他们冷漠,而是在资源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只能先保住自己家人的生存。   在安哥拉,有些保安不仅不管外人偷水,还帮忙,顺便趁机勒索,这也不是他们天生道德败坏,而是正常的制度不管用了,只能靠这种不正规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还有那些外国援助的水泵,经常被扔在一边没人用,这其实是大家长期没机会改变生活,慢慢就失去了信心,觉得这些东西跟自己没关系,就算有工具也不知道该怎么用,或者觉得用了也改变不了啥。   所以说,非洲缺水真不是因为人“懒”。看看肯尼亚茶农那双被茶叶划破的手,就知道他们一点儿都不懒,反而特别能吃苦。   他们缺的不是勤奋,而是一个公平的体系,能让他们的辛苦付出真正转化成财富,能让他们有条件去挖井、去建设,改善自己的生活。   要想真正解决非洲的缺水问题,光靠捐钱、送设备,或者让他们自己挖几口井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打破从殖民时代就留下的那些不合理的规则,帮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经济体系,重建社会信任和秩序。   不然的话,就算地下有再多的水,也只能白白浪费,永远没法真正滋润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