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在全球铁矿石价格下行趋势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竟然单方面对中国企业逆势涨价15%且拒绝以人民币结算,这是明晃晃地把中国钢企当成了提款机。 今年9月30号,铁矿石市场本来还算平静,结果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突然出手,直接暂停采购所有用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BHP)铁矿石,就连已经在运输路上的货船都没例外。 这事儿可不像平时买东西砍砍价那么简单,更像是攒了好久的矛盾,终于彻底摊开了说。 要说这事儿的由头,其实就是价格问题。那会儿全球铁矿石价格都跌了快两成,现货市场上一吨也就80美元左右,大家都能看出来行情在往下走。 可偏偏必和必拓不按常理出牌,非要按以前的老规矩签年度长期协议,更让人没法接受的是,还张口就要涨价15%,报出的价格高达109.5美元一吨。 这操作实在让人想不通,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就是想让中国企业为他们凭空想象的利润买单,把咱们的钢企当成了随意掏钱的提款机。 在必和必拓眼里,可能觉得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就该继续“躺着赚钱”,根本没考虑市场已经变了。 但咱们中方肯定不能同意,现在市场行情摆在那儿,我们要求按季度来定价,价格跟着市场实际情况走,这本来就是对市场规律最基本的尊重。 别觉得一吨差个三十来美元不算啥,要知道,这背后牵扯到的可是每年上千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不是一笔小数目,咱们凭啥平白无故多花这笔钱? 你看CMRG的指令多明确,专门针对“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可那些用人民币交易的现货却一点事儿没有。这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就是想慢慢改变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里说一不二的霸权地位。 这么多年来,咱们中国买的铁矿石量在全球都是最多的,可每次交易都得先换成美元,光这一项每年就得支付超过千亿美元的“铸币税”,而且汇率一波动,风险还得咱们自己扛着,这本来就不公平。 现在咱们想换个新玩法:你卖给我矿石,我用人民币付款,你拿着人民币,既可以买我们中国生产的好产品,也能去我们的股市投资,大家互利共赢多好。 这想法也不是空想,今年一季度的时候,就有澳大利亚公司把收到的人民币里的45%投进了港股,说明这条路是能走通的。 再加上北京早就有了铁矿石交易中心,还推出了人民币计价指数,这一系列操作都能看出来,咱们做这些事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不是一时冲动。 中国现在敢这么硬气,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实力变强了。 回想以前,国内的钢企各干各的,就像一盘散沙,谈判的时候不仅不团结,还互相压价,甚至还出过像力拓胡士泰案那样泄露商业机密的事儿,结果让日本新日铁和澳洲矿山联手摆了一道,吃了不少亏。 直到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成立,这情况才彻底改变。它把全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整合到一起,就像把分散的力量攥成了一个拳头,这样一来,在谈判桌上咱们的底气就足多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完全不一样了。 更重要的是,咱们现在有了更多选择,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 巴西的淡水河谷早就接受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了,甚至还给出了折扣。被称为“全球铁王”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矿石品位高达67%,储量超过50亿吨,今年年底就要投产了。 有了这些新的来源,咱们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度已经从过去的70%降到了58%,而且以后还会继续降低。 再看看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可是他们经济的命脉,占了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说实在的,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比咱们对他们铁矿石的依赖要深得多。 所以当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面对这件事,只能说一句“令人失望”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明白,他们也没别的办法,心里再不愿意,也改变不了实际情况。 这次铁矿石市场的风波,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以前那种卖方说了算,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的铁矿石旧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一个买卖双方都能平等坐下来谈,规则更公平合理的新秩序,正在慢慢形成。
狮子大开口,美国提出中国投资1万亿美元,便可解除对华科技封锁!近日,美
【442评论】【1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