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郑重宣布了!荷兰政府26日宣布,将把在殖民时期通过掠夺获取的2.8万余件化石

不负赋墨尘 2025-10-02 11:43:18

荷兰郑重宣布了!荷兰政府26日宣布,将把在殖民时期通过掠夺获取的2.8万余件化石收藏品,尽数归还印度尼西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荷兰为什么突然归还?其实也不能说突然。印尼早在2022年就正式提出过要求,双方为这事儿扯了三年。   期间荷兰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查清这些文物的来源,最后在报告里白纸黑字写明:“获取过程涉及胁迫,这些文物从未合法属于荷兰。”有了这个结论,荷兰政府才下定决心彻底归还。   所以这背后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印尼坚持争取,加上荷兰国内舆论也在推动,才有了今天的结果。归还当天,印尼总统还亲自跑到海牙参加交接仪式,两国部长当场签字。这不仅仅是文物的流转,更是一个国家态度的表态。   而且,这也不是荷兰第一次这么做。今年早些时候,他们就把100多件青铜文物还给了尼日利亚。可以看得出来,荷兰是在逐步清理殖民时期留下的“历史烂账”。   19世纪末,荷兰殖民统治印尼的时候,用枪炮压着人家,把本该属于印尼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硬生生运走。   以“爪哇人”化石为例,当时当地人完全没有知情权,也没有发言权。结果,属于祖地的“祖宗级宝贝”被打包带到欧洲,成了荷兰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这种行为,放今天来看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可在当时,殖民国家觉得理所当然。对印尼人来说,这不只是科学发现,更是民族记忆。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被强行掐断,百多年过去,心里的疙瘩也始终没解开。   所以,当荷兰现在愿意还回来,对印尼来说,不仅仅是物品回到原属地,更是精神上的修复。   长期以来,很多殖民国家都用一个借口来拖延:我们能提供更好的保存条件,文物放在我们这里就是为“全人类”保留。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就是不想还。   但荷兰这次做法,把这层挡箭牌直接捅破了。他们承认了事实:当年是靠武力掠夺,这些东西本来就不该属于荷兰。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归还。这个态度让那些还在死死抱着文物不放的国家,很难再找借口。   毕竟一旦有了先例,国际社会就有了对比。荷兰都能归还,你凭什么不能?如果再拖延,那不仅是道义上站不住脚,还得被舆论天天盯着。   说到这里,很多人自然会想到:那别的殖民国家呢?   其实我们中国就是深受其害的国家之一。近代以来,被侵略者掠夺的文物数量以百万计。   大英博物馆里据说就有2.3万件中国文物,从青铜器到陶瓷、从典籍到佛像,应有尽有。而且不仅是英国,法国的卢浮宫、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日本的东洋馆,也都收藏了大批中国流失文物。   像圆明园的兽首,大家都很熟悉,当年就是被列强抢走,如今还零散分布在各国私人收藏和博物馆里。日本在甲午战争、二战期间,也疯狂掠夺过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遗产。数量之大,远超一般人想象。   这些东西,大多是血淋淋的殖民历史留下的痕迹。可惜直到今天,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表现出要归还的意愿。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第一,经济利益。很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从殖民地抢来的,这些文物是他们的招牌,也是门票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二,文化话语权。掌握这些文物的所有权,就等于掌握了对相关历史的解释权。对殖民国家来说,这是文化影响力的象征。   第三,政治回避。要是承认这是殖民时期的“赃物”,就等于承认当年的侵略罪行,会引发更多连锁反应。很多国家怕一旦开了口子,别的国家也跟着上门要。   可以预见,这件事不会就此结束。接下来,手里还攥着大量殖民文物的国家,恐怕会面临更大压力。   国际社会的舆论已经在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要求归还自己的文化遗产。荷兰这一举动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其等到被迫归还,不如主动一点。像荷兰这样,不仅能修复历史,还能赢得名声和朋友。反过来说,那些抱着抢来的东西不撒手的国家,最后只会被骂“文明时代的强盗”,落得难看。

0 阅读:58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