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偏见和傲慢在中国北京付出了代价! 最近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大使馆重建改造装修的方案,其理由是自己上世纪 50 年代在北京朝阳区建的使馆嫌旧了,想拆了扩建增高,还搞玻璃幕墙、空中花园那套洋气设计,方案一交就急着催审批,结果中方一句 "有待改进" 怼了回去! 要知道英国这使馆可不是随便建在什么地方,朝阳区作为北京的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早就有明确的规划红线。按照规划,这里对建筑高度管控得严着呢,特别是 100 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选址和高度都得严格审批,更别说使馆区这种敏感地带了。英国倒好,上来就想突破原有规模搞扩建增高,压根没把北京的城市规划放在眼里。他们大概忘了,北京可不是随便什么建筑都能 “长高” 的地方,就连央视大楼当年都为了高度问题反复修改方案,一个使馆凭什么搞特殊?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心心念念的玻璃幕墙设计,稍微了解北京情况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潮流了。早在 2013 年,北京就明确规定住宅应避免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因为光污染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而朝阳区作为 “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更讲究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的融合,英国这套亮晶晶的设计跟周边环境压根不搭调。他们大概以为把伦敦金融城的设计搬过来就行,却没想想北京作为古都,对建筑风貌的要求有多讲究 —— 这里可不是谁都能随便 “炫富” 的地方。 说起来英国也挺双标的,它在自己国内对古建筑保护那叫一个严格。早从1877年就成立了古建筑保护协会,街边电话亭、老电线杆子都当宝贝护着,伦敦塔边上盖房子要是超了高度,得层层审批,连“视觉走廊”这种细节都得小心翼翼供着。可轮到他们在北京搞建设,态度就彻底变了样。自己家的老房子是文化遗产,中国用了七十多年的使馆楼说拆就拆,还嫌中方审批慢,典型的“只许自家点灯,不准别家生火”。 更深一层看,这事和中英之间另一桩外交纠葛直接挂钩。2018年,中国想在伦敦金融城边上建新使馆,豪掷2.55亿英镑买下皇家铸币厂旧址,结果被英国地方议会用各种奇葩理由拖了五年:先说“破坏历史风貌”,后改口“威胁金融数据安全”,最后干脆扣上“间谍风险”的大帽子。实际上,这些都是幌子。 2025年6月,中美在伦敦谈判前夕,美国总统一个电话打给英国首相,威胁说敢批中国使馆就断情报合作、加征钢铁关税。结果第二天,英国议会就照搬白宫台词,全票否决了中方申请。美国自己在伦敦金融城设了27个卫星接收器没人管,中国连多划几个停车位都要被刁难,“亲疏远近”被它玩得明明白白。 更拧巴的是英国的对华政策:一边经济快撑不住了,2025年GDP增速预计只有0.1%,财政大臣巴巴地跑中国签了69项合作协议;另一边又紧跟美国,在香港、新疆问题上指手画脚,甚至制裁中国企业。这种“经济上求合作、政治上捅刀子”的骑墙术,早把中英互信耗得差不多了。 中国这次拒批使馆扩建,既是按《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主张外交对等——你卡我五年,我按规矩审查你天经地义;也是告诉英国,在中国主场,就得守中国规则,别想着搞特殊化! 说到底,英国还没从帝国旧梦里清醒过来。1861年英法联军进北京后,他们强租淳亲王府当使馆,借着《辛丑条约》不断扩建,巅峰时占了35英亩土地。如今时移世易,中国早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清政府了。英国要是真想把新使馆建起来,就该放下那套居高临下的做派,老老实实研究北京的城市规范,把方案改到合规为止。毕竟,国际交往的铁律就一条:你尊重别人,别人才可能尊重你。
英国的偏见和傲慢在中国北京付出了代价! 最近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大
瑶光沐蕙芷
2025-08-26 17:36:10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