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火柴,先后点着了战场的汽油桶。 第一根,8月21日。 特朗普在社媒上突然拧弯方向盘:光防守赢不了,让乌克兰“打回去”。 随即《华尔街日报》放料——华府本周批准向乌方出售3350枚增程攻击导弹,射程240—450公里,够得着俄境内补给枢纽与能源节点。话音未落,棋盘已挪。 第二根,8月22日。 拉夫罗夫冷不丁泼了一盆凉水:普京暂无与泽连斯基会面的计划。和“特普会”后那句“愿无条件会面”摆在一起看,就是180度调头。信号很直白——俄方不吃“先见面再慢慢谈”的饵。 第三根,8月24日。 乌斯季卢加港夜里成了火场,库尔斯克核电站外一台在用变压器受损起火。无人机密集来访,把“以战促和”的纸封拆开给所有人看:这路线图,先是火,再谈和。 三件事连起来,前几日“特普会”“特泽会”营造的和解氛围等于作废。 接下来,不是“缓和加码”,而是“战火加量”。 与此同时,莫斯科也没闲着。8月25日,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率团来华。 外界普遍预期两件事:一是给普京即将来华出席上合峰会、参加“九三阅兵”打前站; 二是听听中方对“担任乌克兰战后安全担保方”的真实态度。俄方的算盘不难猜:谈判桌上不想孤军,最好把中国这张关键牌摆上去。 问题在这儿:当下这盘棋,不是谁给谁背书能解套的。 特朗普想要停火,但他不愿在领土上碰硬;泽连斯基要面子也要筹码;普京要的是事实与版图的承认。 三方都不愿先退半步,就只剩一种逻辑——用火力给谈判定价。 特朗普鼓励乌军打俄本土,说白了就是“以战逼谈”。 但以普京的性格和俄军的惯性,一旦本土被打疼,回击只会更猛,谈判门缝会更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当担保国”听上去体面,落地未必有效。 担保不是魔法,止不住导弹、也填不平红线。 一旦双方都把火烧到对方屋檐下,再厚的“担保文本”也只是防火毯,不是灭火器。 俄乌卡在今天,根子更残酷:这是一场“打不出绝对输家”的战争,配上一桌“谈不出明确赢家”的谈判。 战场上,谁都拿不出压倒性胜利;谈判里,谁都不肯做第一个签字让步的人。 外部缺少能把桌子拍倒的强力干预,内部也没有足够的政治空间让各自退让一步,于是最可能的走向只有一个——长期化,或者换个体面说法:冻结冲突。 表面静水,周期性冒火,线没收回,人没撤干净,仗也没完。 把镜头拉回北京。沃洛金来,礼数要尽,话也要说到点子上: — 我们支持一切有利于降温的努力,但不替任何一方设计边界。 — 欢迎来谈,不接受“捆绑站队”的预设。 — 人道、外溢风险(核设施、能源通道)必须拉红线,越线必反制。 — 真要谈,先做可核查的军事降温:停打关键基础设施、恢复战俘交换、边境火力逐步“减配”。没有这些,谈都是摆拍。 至于特朗普的算法,不复杂:对内要政绩,对外要筹码。鼓动“打本土”,既能压俄,也能向欧洲右派示强;批量卖导弹,还能安抚军工与盟友。 但这条路最缺的一样,叫可控性。一旦乌军把战火频率拉高,俄方的反击链条会自动触发——纵深打击、能源反制、黑海封锁,欧洲的政治与物价先遭殃。 到那时,“以战促和”大概率演化成“以战促战”。 乌克兰呢?短期能通过打击提振士气、换取媒体与援助的注意力;中期会面对防空与人力的更快消耗。导弹能补,兵员难补。 俄罗斯呢?炼油厂与港口挨了打,财政会疼、油价会动,但战时经济能挺,且报复的工具箱仍然满当。 这盘棋,真正值得盯的三条线: 1)战场线:俄纵深打击频率是否明显上行;乌是否把无人机/导弹的目标从“象征性”转向“系统性”。 2)政治线:俄方是否继续关上“领袖会晤”的门;乌方是否配合把“会谈前置条件”堆高。 3)外部线:美欧内部对“升级与止损”的分歧是否扩大;是否出现第三方提出“冻结+监督”的具体方案。 眼下这轮急转,谈不上“和”的前奏,倒更像“战”的序曲。 沃洛金来华,会谈能做的,是把误判的阈值再往下压一压,把红线再往前亮一亮,把可操作的小步子(人道、安全、经贸底盘)先走起来。 大框架不在北京手里,但北京能决定——我们不替别人背锅,不让火烧到家门口,也不让世界把希望押在一纸空谈上。 和平协议?会来,但不会快。先把火势压住,再谈重建;先让子弹少飞一会儿,再说签字那点体面。 剩下的,交给时间和成本去逼。 参考资料: 《俄乌局势再变?特朗普似乎有了新想法……光明网》 《俄外长:目前普京与泽连斯基没有会晤计划——京报网》 《突发:俄罗斯遭大规模袭击!特朗普再划“两周”时间线,可能推高俄乌冲突战场烈度 鲁中晨报》
俄乌停火,中国买单?特朗普装都不装了,欧乌的请求要让中国应下最近俄乌停火这事儿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