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最近忙着“找补”。 在西班牙《世界报》写了篇长文,核心意思就一句:美欧

秋恒看军事 2025-08-25 18:27:19

冯德莱恩最近忙着“找补”。 在西班牙《世界报》写了篇长文,核心意思就一句:美欧要是闹翻,只有莫斯科和北京会偷着乐。 ——好家伙,把内政失分,往外头一指,敌友就全齐活了。 问题是,欧盟今天的窘境,不在于“中俄会不会乐”,而在于“欧盟还有没有牌”。 这份对美协议,表面上写着“避免关税战”,实则把欧盟的手脚捆了个结实: 取消对美工业品关税,给美国农产品与能源开闸; 三年锁定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400亿美元AI芯片; 欧洲资本还要在美国“战略领域”额外砸6000亿美元。 冯德莱恩拿“15%单一上限关税”“医药、半导体的独家保障”当卖点,听着像战果,细看像“赎买”。 你让出的是真金白银、产能份额和政策空间,换来的,是美国“更高且更不可预测的关税体系”——写在她自己文章里的。 为何让到这一步?不是经济算不过账,是安全焦虑压过了算盘:怕美国缩手乌克兰、怕美军收缩欧洲,于是把贸易谈判当“保底保险”。 这一换法的后果就是:议价权没了,节奏权也没了。欧盟从“规则共同体”,沦为“对美风险对冲池”。 为了压住内部火气,她又把“中俄得利”抬上台。这招老套管用,因为它精准点了部分欧洲舆论的神经:只要把外部威胁打上灯光,内部让步就能暂时改名叫“战略定力”。 可欧洲的问题,真是北京和莫斯科笑不笑吗?不是。是布鲁塞尔有没有胆子说“不”,有没有能力做“减法”:对美关系去情绪化、对内政策去漂移化、对外布局去表演化。 她还顺手摆了几张“多元化”的照片:与墨西哥、南共市、印度推进谈判。 看上去忙,实则虚。能源和芯片的巨额对美预购已经把胃口占满了,给新伙伴留的只剩“礼貌空间”。当你把最关键的口粮签给了华盛顿,剩下的再怎么“多元”,也只是点心。 更难看的是话术与现实的错位。她在文中反复夸美欧“每天46亿欧元的双向流动、1.68万亿年贸易”的“韧性”,像是在暗示:我已经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了。 可《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评语更直截了当——“带着投降意味”的协议。把铐子叫项链,戴着也不舒坦。 欧洲还有路吗?有,但都不轻松: 第一条,把安全与经贸剥离。安全可以谈,筹码不能抵押。乌克兰战场需要协调,但不该成为产业政策的遥控器。 第二条,把“自主”从口号变流程。关税应对、补贴边界、外资审查,通盘列规则,别每次等华盛顿出手再被动修条款。 第三条,把“多边”做成真正的供给。与全球南方谈的不该是姿态,而是产能互补、市场准入与金融配套的成套方案。 别再拿北京、莫斯科当挡箭牌了。 欧洲人看到的不是谁“乐见其成”,而是欧盟一次次在关键议题上丢了自主权。 你要真想平息反弹,最有效的方式,是把协议的账摊开:让步在哪里、期限多久、换回了什么、退出条件是什么——一条条写清楚。政见可以分歧,账本不能糊涂。 最后,送冯德莱恩一句更不体面的实话: 以妥协换喘息,可以理解;用外敌当遮羞布,只会加速失血。欧洲需要的不是“解释权”,是“选择权”。 当你总把让渡写成胜利,久而久之,胜利就只剩“让渡”这一种样子了。 参考资料: 为贸易协议疯狂找补,冯德莱恩竟宣称:中俄乐见美欧爆发贸易战——观察者网

0 阅读:40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