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0年,地下党员傅有智被捕,敌人把他带到了海滩,连开5枪,枪枪命中,谁知,等敌人走后,傅有智却被雨水打醒了! (参考资料:2024-09-11 中国军网——傅有智: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人的一生,不过匆匆百年,只有一次生命旅程,然而对傅有智烈士而言,命运却慷慨地给了他两次,他丝毫不曾犹豫,将这两次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坚信不疑的理想与事业。 故事要从福建安溪蓬莱乡一位热血青年说起,傅有智的思想,启蒙于厦门同文中学,那里的新思潮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1929年秋,他便加入了共青团;次年,又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正式将自己的青春与命运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 革命生涯刚刚开始,他便迎来了第一次严酷考验,1930年7月25日,在参与攻打厦门盐税局的行动中,年轻的傅有智不幸被捕。 监狱里,与他一同被捕的同志们,即便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也个个脊梁挺直,敌人妄图撬开他们的嘴,进而将厦门的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 然而,无论是残酷的酷刑,还是诱人的收买,都没能让他们吐露半分秘密,同志们用沉默与不屈的意志,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在一次审讯中,傅有智再次被带到审判官面前,那个惯于咆哮的敌人对他下了最后通牒,面对这赤裸裸的死亡威胁,傅有智只是报以轻蔑的冷笑,无论敌人如何花言巧语,如何描绘锦绣前程,他都岿然不动,沉默而坚定。 敌人的耐心耗尽了,1930年7月31日,这一天是傅有智的“预定死期”,谁知,它也阴差阳错地成了他重获新生的日子。 当晚,厦门港渔行口广场上空乌云翻滚,雷电划破夜空,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随着几声枪响,傅有智与三位难友应声倒在血泊之中,刽子手们心虚,在暴雨中草草看了一眼,便认定任务完成,急匆匆地逃离了现场。 当敌人派人来收尸时,他们却惊恐地发现,四具尸体竟然只剩下三具,傅有智的“尸体”不翼而飞。 他们循着地上的血迹,在不远处找到了一截被磨断的血绳,这才猛然意识到,那个共产党人可能根本没死,而是带伤逃走了,可是,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这群蠢货最终选择隐瞒不报。 原来,那晚射向傅有智的五发子弹,竟然奇迹般地没有一发击中要害,只是全部擦破皮肉而过,他因失血过多而昏死过去,可是,那场倾盆大雨却冰冷地将他从死亡边缘淋醒。 剧痛瞬间传遍全身,他忍痛爬起,四周伸手不见五指,耳边只有狂风暴雨的呼啸,他判断敌人已走,便用意志力支撑着身体,挪到一处石墙边,用锋利的墙角一点点磨断了捆绑双手的绳索。 重获自由后,傅有智的头脑依然清醒,当机立断,决定去厦门港寻找一位亲戚求助,那位亲戚见到他的惨状,立刻帮他换下血衣,包扎伤口,并趁着夜色将他秘密转移到鸿山的一个石洞中藏身。 随后,消息通过亲戚辗转送到了傅有智在鼓浪屿的三嫂那里,三嫂惊喜万分,随即安排将他接到家中,进行更周全的治疗。 一个多月后,在从厦门通往安溪的路上,一个身影步履飞快,脸上洋溢着重生的喜悦,那正是那个“枪杀不死”的傅有智。 这位年仅19岁的共产主义战士,带着他传奇般的经历,回到了故乡,也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革命队伍。 他第一时间向党组织详细汇报了在厦门的遭遇,这个不可思议的幸存故事,迅速在安溪党内和游击队中传开,成为一桩鼓舞人心的美谈。 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的傅有智,此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他先是在登虎榜组织农会和赤卫队,建立起新的党支部,随后又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横坑、上智、竹塔等地。 他领导农民减租减息,有力地打击了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工作成绩斐然,1933年8月,随着官桥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他众望所归,被选为这个安南永革命根据地首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安溪革命斗争的节节胜利,让反动派坐立不安,他们不甘心失败,绞尽脑汁地策划报复,甚至扬言一定要活捉傅有智。 1933年7月,安溪县长林枢、民军头子林寿以及县参议员叶采真等人凑在一起,密谋了一条毒计,叶采真找到了他的学生、时任民军副营长的王观兰,让他上演一出“苦肉计”,假装投诚红二支队。 为了让戏演得更真,敌人甚至煞有介事地发布了对王观兰的“通缉令”,可最终也成功骗取了红军的信任。 9月8日,这个伪装投诚的叛徒以研究攻打土匪作战方案为名,邀请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的主要领导人李实、陈凤伍、傅有智等人前往温泉村的青云楼。 当傅有智一行人毫无防备地踏入楼内时,早已埋伏好的敌人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部逮捕,并押送至安溪县监狱。 1933年9月17日,傅有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次殉难,这一次,他没能再创造奇迹。 傅有智烈士用他两次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第一次是死里逃生的奇迹,第二次是慷慨赴死的壮烈。
2004年,向全球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张纯如,被人发现死在车内饮弹而亡,全世界都
【198评论】【1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