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围了?台湾尚未统一,中国海军被美日韩封锁围堵,咋破局? 中国发展到今天,海军力量逐步壮大,但台湾问题还没解决,美日韩这些国家通过各种联盟和演习,似乎在海上一道一道地画线,试图限制我们的活动空间。 眼下这局面,怎么看都像是“海上画圈圈”的游戏又升级了。台湾还没统一,中国海军已经被美日韩三边联手在太平洋周边画了好几道线。 封锁也好,围堵也罢,说到底就是想在海上给咱们划条“红线”,让你出不来、进不去。但是这年头,靠划线管事儿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中国海军是怎么一步步从近海走向深蓝的,又怎么在各类“局”中找出破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 2025年5月,辽宁舰和山东舰不声不响地双双穿越第二岛链,挺进西太平洋。这不是炫耀,是验证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远洋部署的实战能力。 几乎同时,福建舰也开始带着歼-35战斗机和空警-600预警机进行密集训练。电磁弹射技术在福建舰上稳定性已经达到故障率1/3000的水平,比美军“福特级”的1/400那是碾压式超越。 别只看水面上,水下的动作也没停。094型核潜艇现在搭载了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十马赫突防,谁拦得住? 039A潜艇也不遑多让,封闭循环动力技术让它能静悄悄地在水下潜伏20天,敌人连影子都摸不着。海面上下都能打,这才叫立体作战。 有了战力,还得有后勤。中国在海外的保障网络也逐渐成型。 东非的吉布提,印度洋的汉班托塔港,还有太平洋上的多个码头,现在可以为航母编队提供补给和维修。 跨大洋部署再也不是问题。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已经有了中国自己的“加油站”。 技术这块,中国也在悄悄换道超车。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比美国先进不止一代,电磁轨道炮虽未公开部署,但实验进展顺利。 076舰也在步入服役倒计时,“四川舰”将成为全球首艘无人机电磁弹射母舰。无人作战将是未来的主旋律。 攻击-11无人机、配套的“暗剑”僚机,控制半径可覆盖2000公里,海上作战进入“人+机”混编新阶段。 信息战方面,南海的天波雷达可以监视3000公里外的目标,815A电子侦察船在2025年“护身军刀”演习期间截获了F-35的信号,美澳被迫临时调整演练内容。 这不是炫技,而是告诉全世界,战场的主动权,已经不在按下发射按钮的那一刻,而是在信息开战之前。 战术层面,中国也在不断创新。2024年“联合利剑-B”演习中,海警首次被纳入军事体系,九个区域全天候封控,模拟了对台海全域的锁控演练。 2025年7月,山东舰率40艘战舰在南海对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编队进行了实战级别的包围演练,法国被迫提前撤离。 而火箭军的存在,则让任何海上封锁都变得不那么靠得住。东风-26可以覆盖整个关岛,东风-21D直接划了一个1500公里内的“禁区”,谁敢闯,代价自己掂量。 055型驱逐舰配备的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1000公里,精度极高,已经在多次演习中展现出瘫痪航母防空系统的能力。 有人说,中国被美日韩围起来了。但真相是,这个“围”,更多是心理上的。地理上,美日菲虽然在搞联合基地扩展,但菲律宾明确表示,不会在台海问题上做军事介入。 越南、马来西亚更是保持中立。法国则因为技术受制于美国,在多次南海行动中进退两难。 2025年7月,法国海军宣布将减少在亚太的部署频率,基本等于“体面地退出”。 经济层面也在起作用。日韩虽然是美国盟友,但在RCEP框架下,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分别达到23%和40%。 经济这条绳子,绑得越来越紧,军事协作的意愿也就越发淡了。毕竟,谁也不愿意为了别人家的事,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台海方向,中国海军巡航已成常态。2025年上半年,解放军各型战机在台海周边巡航超过1000架次,巴士海峡还建立了反潜网,彻底堵住了对岸任何可能的撤离通道。 再往前看,004型核动力航母预计将在2027年服役,搭载的玲珑反应堆可实现30年免维护,真正实现全球部署能力。 规划中的“4常2核”航母编队,到2030年将拥有超过美军现役规模的舰载机数量,形成全天候、全球化存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815A系列电子侦察船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执行任务。它们依靠国际海域法律进行“合法抵近”,以“航行自由”反制西方话语霸权。 这种方式,不仅合法,还极具象征意义,在他们用“规则”管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规则”回敬他们。 从能力建设到技术突破,从战术创新到战略博弈,中国海军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破局铺路。美日韩画多少圈,中国海军就有多少种方式走出去。 信息来源: 《美国日韩海上联演针对性强,专家:中国反制措施成熟有效》——环球网
中美“决战”不是在南海,也不在台海,而是美国的最后一张底牌?要是中美真的打起来了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