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打进重庆,在珠宝遍地的公馆里翻箱倒柜,刘伯承:你找啥? 王近山出生在湖北

小博大史 2025-07-29 10:07:12

王近山打进重庆,在珠宝遍地的公馆里翻箱倒柜,刘伯承:你找啥?

王近山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得干活维持生计,放牛打长工啥都做过。1930年他才15岁,就加入了工农红军,第二年成了共产党员。刚上战场,他就显示出不一般的胆量,在一次遭遇战中,面对国民党士兵,他拼命搏斗,虽然受伤但干掉了对手,从那以后战友们叫他王疯子。这外号听着糙,但反映出他打仗时的那股狠劲。之后他一步步升职,从排长干到连长营长,觉得光有勇猛不够,还得学文化,就进了红军大学。学完后参加长征,跟着部队翻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各种苦头。抗日战争打响,他当上八路军129师副团长,一次带五个连伏击日军辎重队,利用地形多次出击,全歼三百多敌人,缴获不少东西。他的战术总变着花样来,让日军摸不着头脑。后来升团长,又接了陈赓的旅长位子,部队成了抗日主力。1943年秋天,他指挥部队消灭日军一个观摩团,包括好几个军官,这仗打得漂亮,鼓舞了大家。解放战争里,他指挥襄樊战役,通过实地看地形,快速拿下要点,两天内全歼国民党部队,俘虏高级将领,朱德和刘伯承都表扬了这场仗。

1949年西南战役,王近山当上第12军军长,部队从广东往西打,直奔重庆。国民党守军层层布防,但解放军推进快,重庆很快就拿下。进城后,部队进了国民党官员李根固的公馆,那里到处是金银珠宝,士兵们清点战利品。王近山没管那些财物,一心找文件和地图。政委看到他这样,就报告给刘伯承。刘伯承过来了解情况,王近山解释说重庆位置特殊,和缅甸老挝挨着,得找国家地势图,对以后行动有用。刘伯承听了觉得有道理。这事显示出王近山不光会打仗,还注重长远战略。他这种做法,在当时战场上挺少见,体现了军事家眼光。重庆解放是西南战役重要一步,王近山部队贡献大,帮助稳定了地区形势。这段经历后来传开,大家觉得他不贪财宝,专注大事,值得学习。整个战役中,他的部队纪律好,没乱拿东西,保持了军队形象。

重庆拿下后,王近山继续带部队追国民党残部,向西南深处推进。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他当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指挥作战。在上甘岭一线,面对敌军猛攻,他调整部署,部队轮换守阵地,最终击退敌人。回国后,1955年他被授中将军衔,后来转到济南军区和北京军区工作。1978年5月10日,他在河南农场去世,63岁。邓公给他题词一代战将。王近山一生打仗多,立功不少,从红军到志愿军,经历完整。他的作风直来直去,不搞花哨,影响了很多人。现在回想,他的事迹提醒大家,革命靠实干,不光是勇猛,还得有脑子。王近山外号疯子,但实际是智勇双全,战术灵活,战场上总能抓住机会。 王近山的事和亮剑小说有点像,李云龙形象部分来源于他。但现实中他更注重实际,战场决策基于经验。抗日时伏击日军,解放战争攻襄樊,都显示出他指挥能力。刘伯承对他评价高,觉得他是难得猛将。重庆那事,更突出他战略思维,不被眼前利益迷眼。整个生涯,他从穷小子到将军,靠的就是坚持和学习。长征时吃苦,抗日时创新战术,朝鲜时适应新战场。这些经历,让他成为军事史上重要人物。现在年轻人学历史,能从他身上看到革命精神,不怕难,敢担当。王近山没留多少个人东西,但他的战绩影响深远。

王近山打仗总带点疯劲,但这疯是革命热情。他初次作战就拼命,抗日多次设伏,解放战争快速攻坚。重庆事件是典型例子,珠宝不看,文件先找,体现军人本色。刘伯承问话后,两人观点一致,推动了战役。刘伯承自己也是军事家,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负伤失右眼。加入共产党后,留学苏联,学军事理论。回国任红军总参谋长,指挥长征和抗日。解放战争中,他领导第二野战军,淮海战役大胜。重庆解放,他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王近山在刘伯承手下,学到不少。刘伯承注重教育,创办军事学院,培养干部。王近山继承这点,指挥时强调纪律和战术。 两人合作默契,刘伯承战略眼光,王近山执行力强。重庆事后,部队稳定西南,贡献大。王近山后期生涯平稳,授衔中将。刘伯承晚年办学院,影响军建。王近山去世时,留下战将名声。这段历史接地气,告诉大家革命靠集体智慧,不光个人英雄。

0 阅读:183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