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次重用此人,此人晚年评价毛主席: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1978年,黄克诚

薄荷猫少女 2025-07-29 00:48:04

毛主席三次重用此人,此人晚年评价毛主席: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1978年,黄克诚的儿子黄晴正在筹备婚礼,大将黄克诚发话了:“一切从简,决不能动用公车。” 作为革命者,黄克诚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不能有特殊要求,生活要求简朴,清贫。 最后,儿子骑着自行车去迎亲。 事实上,黄克诚的几个子女早就已经商量,用自行车当婚车,只是当父亲的黄克诚为了让孩子自律不得不再次叮嘱他们。 这事儿传出去之后,很多人都佩服。 黄克诚这人,真是不搞特殊化,一家子都跟着吃苦,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配得上将军这个头衔。 别忘了,黄克诚可是毛主席三次亲自“钦点”的人。 1949年,天津刚解放,城市大、阶层复杂,需要人去接管。 因为解放天津的部队主要为东北部队,毛主席想选一个有威望的东北部队的领导干部。有利于后续的工作开展。他想到了沉稳老练的黄克诚,并钦点他去接任天津。 黄克诚接到命令,就从沈阳赶过来,一进天津,管理、接收、安置、重建,让城市立马恢复了秩序。 毛主席一高兴,直接把他叫来香山双清别墅。 在听完黄克诚的汇报后,满意的毛主席又对他做出了第二次调任——湖南。 当时的湖南匪患一堆、秩序混乱、地广人杂。黄克诚当时虽然在治理天津取得了好成绩,但他意识到湖南和天津不一样,需要找出新的治理方式。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黄克诚接下了这个任务。 于是乎,新中国刚成立,黄克诚就成了湖南“掌门人”。三年不到,把个烂摊子湖南治理得服服帖帖,不但剿了匪、镇了反、搞了土改,还支援抗美援朝、推进三反五反,真干出了点名堂。 可就在他正准备大干一场时,1952年,又来一道命令——调回北京,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又是毛主席亲点! 黄克诚舍不得湖南,可主席说:“现在军委更需要你。” 就这么着,三次钦点,黄克诚不推不辞,转身上阵,交出完美的政绩。 1954年起,他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后又出任总参谋长,真正进入军队指挥系统的核心圈。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新中国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毛主席为何如此信任黄克诚?这是因为他身上具备一种稀有的品质: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政治坚定,作风务实。 无论面对复杂城市管理、大规模社会改造,还是军队体制转型、后勤保障建设,他都能够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果断务实地解决问题。 再加上黄克诚是党内出了名的敢讲真话的人,其正直和胆量深得人心。 而毛主席,作为用人极具远见的领袖,也深知黄克诚在关键时刻的不可替代性。 三次钦点,三次重任,每一次都是在关键时期,每一次都出色完成任务。 这不仅是毛泽东对一个干部的信任,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期选人用人的典范。 事实上,从黄克诚参加革命开始,毛主席对他的影响就非常大,再到三次钦点的信任,让黄克诚晚年,当黄克诚说起毛主席时,他曾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更伟大。 这句话掷地有声。 黄克诚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他是个大将,却不铺张,家风严格。 而在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不靠嘴,靠骨头。 骨头就是信仰,骨头就是规矩,骨头就是底线。 黄克诚的信仰,从井冈山到延安,从抗战前线到后勤部办公室,从头到尾,都没变过。 而他敬佩的毛主席,三次重用他,他也三次挺身而出、扛责到底。 这份信,这份情,这份义,才是那个年代真正的将星。 参考信源: 毛泽东三次“钦点”黄克诚 学习时报 2017-07-10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薄荷猫少女

薄荷猫少女

思念是无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