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阎锡山乘坐飞机前往台北,准备与蒋介石会面。出发时阎锡山与陈立夫等人

熹然说历史 2025-07-28 21:14:13

1949年底。阎锡山乘坐飞机前往台北,准备与蒋介石会面。出发时阎锡山与陈立夫等人同坐一架飞机。其他人员乘坐另外一架飞机。 1949年12月的成都机场,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即将上演。当飞机因超载而差点坠毁时,阎锡山面临生死抉择:是舍弃数十箱金条,还是减少随行人员?这个决定不仅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暴露了民国政治人物在大厦将倾时的真实面目。 1949年12月,身为"行政院院长"的阎锡山跟随蒋介石从重庆逃往成都,住在成都中央军校。此时的成都已是风声鹤唳,解放军的炮声在远处若隐若现,国民党的败局已定。蒋介石本来打算去西康继续抵抗,但陈立夫告诉他连云南的卢汉都已经靠不住了,只好决定撤往台湾。 蒋介石思忖了一会说:"你不能跟我走,你与阎伯川(阎锡山)一起走。他是'院长',你是'政务委员',你也应该与他一起走。你不是说伯川思想包袱沉重,情绪不好吗?这种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投共。你跟他在一起,可起监视作用,他就不敢投共了。如果发现他有投共倾向,要坚决阻止,必要时,可采取非常手段制止。"很明显,蒋介石派陈立夫监视阎锡山,生怕这位"山西王"在关键时刻倒戈。 那天晚上,阎锡山、陈立夫,朱家骅与"总统府"秘书长邱昌清等14人乘一架飞机从成都起飞。飞机刚起飞不久就遭遇了麻烦。飞机飞到四川与湖北交界处,遇到了寒流,飞机两翼均结了厚厚的冰层,被迫往下坠落了700尺,无法再往前行,只得返回成都。这次惊险的经历让机上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飞机最终紧急降落在成都凤凰山机场。 第二天,陈立夫专门找来驾驶员询问情况。飞行员见陈立夫追问得很细,便直言相告:"飞机因超载,遇上寒流结冰,没有办法升高,也无法再往前飞。"陈立夫又问:"机上人并不多,怎么超载呢?""阎'院长'带的东西太多,光金条就有几十箱子。"原来问题出在阎锡山携带的大量财物上,这些金条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 陈立夫得知真相后,立即去找阎锡山商量。陈立夫听了飞行员的叙述,又去找阎锡山商量,希望他少带一些东西,比如那些金货,此时系非常时刻,人命比金条值钱。但阎锡山的回答让陈立夫很意外。阎锡山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的财产在山西带不出来,现在就剩这点积蓄,跟随的家人、佣人,还有已到台湾的亲戚,过去的老部属,将来都要靠这生活,丢不得。" 其实阎锡山说的并不完全是实话。因为早在当年的4月份,他的山西省驻京办事处就已从南京搬到上海南京西路静安新村4号时,就叫部属徐士珙从上海运了大批金银到台北市怀宁街34号,然后由彭士弘以做生意为由转运到了日本。说明阎锡山早就在为退路做准备,这次带的金条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面对飞行安全的威胁,陈立夫态度强硬起来。陈立夫很恼火。他心想:这个老家伙真是爱财如命,"党国"到了这种时候,逃命第一嘛。机上有这么多"党国"要人,你作为"行政院长",不顾大家的安危,只顾钱财,太过分了。陈立夫不顾阎锡山的院长身份,直接摊牌:"你现在是'政府首脑',台湾那边急着等我们过去。为了'政府'公务人员的安全,你必须舍小求大,将飞机上的物资卸下一部分。"见他老半天不做声,又说,"蒋总裁催着我们早点过去,再不能拖延。如不把东西卸一部分下来,那就减少随行人员,二者必居其一。此事很紧急,而且今天一定要走,要赶快定一下。"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阎锡山做出了选择。阎锡山经过左思右想,最后才决定金银财宝及几个重要亲信都带上,卫士留下几个。减了人后,飞机轻了,飞行也较昨天正常。这样,陈立夫与阎锡山、朱家骅等一同飞到了台湾。为了保住这些金条,阎锡山选择让跟随自己多年的卫士留下来,这个决定充分暴露了他的品格。 这件事对阎锡山在台湾的政治前途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经过这次危险飞行,陈立夫对阎锡山十分反感,认为像他这样太贪图钱财的人,不能再在"政府"担任大责。阎锡山到台湾后,陈立夫在老蒋面前告了阎锡山一状,说阎锡山因带这些金条使他和朱家骅、邱昌渭、杭立武等人险些来不成台湾,还使应该来的人也来不了,他携带的数十箱金条,来路也不明。 蒋介石听了陈立夫的报告,自然在原来对阎锡山不信任的基础上更加不信任了。阎锡山到台湾后,只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行政院长"后,就被蒋介石打入冷宫。从此,这位曾经统治山西38年的"土皇帝"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在台湾度过了孤独的晚年。 1949年12月的这次飞行,不仅是阎锡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人物的真实面貌。在生死关头,金钱与人命之间的选择,暴露了人性的复杂和政治的残酷。

0 阅读:5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