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再次陷入了碰瓷炒作的闹剧。随着中日军机的交锋在东海上演,让局势愈发紧张。日本防卫省近日发布的一份通告引起了广泛关注,称在7月9日至10日这两天,中国的歼轰-7A军机在东海上空“异常接近”了日本的YS-11EB电子侦察机。根据日本方面的描述,双方的军机在第一天对峙了长达15分钟,而在第二天的交锋中,双方对峙了10分钟。他们声称,最近距离仅为30米,这一数据让人不禁想问,这样的距离是否真会构成直接的威胁。
尽管日本的防卫省承认,这两次对峙并没有对日本方面的人员构成任何实际的危险,但在通告中却依然使用了以往的伎俩,试图对中国军方进行指责。日本不仅指控中国军机“异常接近”他们的侦察飞机,还声称这一行为“极易引起偶发性的碰撞事件”,并呼吁中方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由此可见,日方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尤为紧张,不过对于中方来说,却并未引起多大反响。双方军机之间的距离依然是可以轻易控制的,处于30米的安全距离之内,根本没有发生碰撞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日方在面对这种紧张情境时,总是选择将这种情况放大,并借机炒作,却不去讨论其侦察机为何会出现在这片本应属于中国的领空中。这种行为显然是试图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其他地方。东海直接靠近中国的家门口,我军在此进行正常的巡逻与戒备完全是合理之举。然而,对于日本来说,其侦察机在中国家门口肆意活动,显然是在寻衅滋事,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何隐秘的意图,令人深思。
从飞机的类别来看,日本航空自卫队的YS-11EB电子侦察机是一种专门用来收集电波信息的特种飞机。通过捕捉地面设施以及其他飞机发出的信号,它能获取大量情报。因此,日本派出这种侦察机,在东海上空的行为无疑是带有极强的针对性。中方出于保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采取必要的驱离措施,完全是合乎逻辑的,日方对此毫无辩解余地。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事件实际上是近一个月内日本第二次炒作类似的情况。早在六月中旬,当我军的山东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演训时,日本的一架P-3C巡逻机竟公然进入了中国的训练区域。在我方依法驱离后,日本方面却反过来指责中方军机“尾随”他们,由此可见,这已成为日方挑衅后的惯常做法。在中方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日方这种手法只会让他们更显得无理取闹。
那么,对于日方近期接连不断的军事挑衅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考虑到当下,日本还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关税威胁,其首相石破茂最近还对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表示绝不能被低估。由此可推测,日方在海空领域的碰瓷行为,可能是一种为了展现石破茂内阁在国际事务中的强硬姿态的方式,亦或是试图通过营造“外部安全威胁”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