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沈醉的母亲,在首次见到大特务徐远举后,告诫儿子说:”这个人圆眼尖鼻,性

历史的岁月 2025-07-28 07:40:28

1943年沈醉的母亲,在首次见到大特务徐远举后,告诫儿子说:”这个人圆眼尖鼻,性必凶残,得志必暴戾,既不可得罪,又不可深交。”

徐远举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他是军统里的一个大特务。那年头,军统内部派系林立,个个都得小心翼翼。徐远举这人,表面上跟沈醉是同事关系,私底下却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他在军统里干了不少脏活,比如严刑逼供、清除异己,手上沾了不少血。沈醉母亲能一眼看出他“性必凶残”,还真不是瞎猜。徐远举后来在军统的所作所为,完全印证了这句话。他得势的时候,嚣张跋扈,对待敌人毫不留情,连同事之间也得防着他三分。这种人,确实是既不能得罪,又不能深交的典型。 沈醉听到母亲这番告诫时,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他在军统混了那么久,对人性阴暗面多少有些了解,但母亲这么直白地指出徐远举的本质,还是让他有点意外。这句话就像个种子,埋在沈醉心里,虽然当时没啥大反应,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发芽。尤其到了后来,徐远举的暴行越来越明显,沈醉开始意识到母亲说得太对了。他自己也在军统里摸爬滚打,见识了太多尔虞我诈,母亲的话就像一盏灯,提醒他别跟这种人走得太近,别让自己也变成那种冷血的家伙。

沈醉母亲不是什么文化人,也没读过啥心理学,她能说出这话,完全是靠生活磨出来的直觉。那时候的普通人,日子过得艰难,看人看事全凭眼力和经验。她可能早就见过不少圆眼尖鼻、性格凶狠的人,总结出了自己的“看人经”。这话听着有点迷信,但其实挺实在。老百姓没啥高深的理论,就靠这些朴素的观察活着。沈醉母亲能把这经验用在儿子身上,还真是用心良苦。她不是要儿子跟谁翻脸,而是提醒他保护自己,别被乱世拖进深渊。 1943年的中国,战火纷飞,社会动荡,沈醉身在军统这种地方,每天都得提着脑袋过日子。母亲这句告诫,不光是看人准,更是对儿子的牵挂。她知道沈醉干的是刀尖舔血的活儿,身边的人一个比一个复杂,能多提醒一句,就多一分安全。这种母爱,没啥煽情的大道理,就是实打实的关心。沈醉后来回忆起这事,肯定也感慨万千——母亲没啥权势,却用自己的智慧,给他指了条明路。

随着抗战结束,国共内战爆发,徐远举在军统里的地位越来越高,他的本性也暴露得更彻底。他对手下毫不留情,对待任务更是冷酷无情。那时候的军统,内部斗争激烈,徐远举这种人一旦得势,就跟母亲说的“得志必暴戾”一模一样。他干的那些事,比如残害无辜、滥用职权,沈醉看在眼里,心里估计早就凉了半截。母亲的警告,这时候成了沈醉衡量徐远举的尺子,也让他对军统的黑暗有了更深的认识。 沈醉后来的人生转折,跟母亲这句告诫也有脱不开的关系。1949年,他选择起义,投向共产党这边,跟军统彻底划清界限。这里面当然有大环境的影响,但母亲当年的话,肯定也在他心里起了作用。徐远举的暴行,让他看清了军统的本质,也让他明白,跟这种人深交只会把自己拖下水。沈醉起义后,回顾过去,估计得感谢母亲的远见。她没让他直接跟徐远举翻脸,而是教他学会自保,这在乱世里可是真本事。

0 阅读:0
历史的岁月

历史的岁月

历史的天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