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进入倒计时阶段,距离7月26日的三阶投票只剩下两天左右,蓝绿阵营的对抗愈加激烈,紧张气氛在立法院内外蔓延。这场罢免投票的结果,不仅关系到蓝白能否在立法院维持多数地位,更关乎赖清德的未来政治走向,能够有多远。随着倒计时的临近,答案似乎逐渐浮出水面。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罢免成功的可能性愈发渺茫。绿营的支持者的信心开始动摇,岛内媒体人陈淞山爆料称,绿营原本计划罢免12席,却已将目标修正为4席。这一变化表明,蓝营已经成功逆转了之前的劣势,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立法院目前的席位分布,绿营如果要维持过半,必须确保至少罢免6席,并且这些席次必须全数补选成功。如果罢免的席次少于6个,那就意味着失败,因而绿营将目标调整至4席,几乎是在公开承认这场罢免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然而,赖清德并未轻易放弃,他依然在努力挣扎。近几日,绿营各方人员不断穿梭于各地,发动宣传活动,力图挽回局面。然而,这种行动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岛内一名长者因不满绿营的罢免宣传,公开批评绿营的行为,结果触动了当地检调的敏感神经。原定于当天晚间6点去说明的长者,在下午3点左右就接到了检调的多次电话,甚至不到20分钟后,检调人员直接上门调查。如此迅速而高压的行动,让这名市民感到十分错愕,他认为这是典型的“绿色恐怖”,这种对待普通市民的方式,实质上是在威吓他人不要公开反对罢免,这种做法无疑引发了社会广泛的愤怒和反感。
蓝营的民代曾献莹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进行了调查,并发现这并非个案。她指出,类似的情形在各地不断发生,绿营的这种高压手段,显然是在制造“寒蝉效应”,迫使民众对反对罢免产生顾虑和恐惧。曾献莹强烈谴责这种行为,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罢免成功,反而会加速绿营的失败。她认为,这种行为恰恰证明了为什么罗大佑公开批评罢免,称其为“赖皮罢免”,并力挺反对罢免,反映出岛内民众因赖清德的高压政策而感到不安。
在这个局势中,赖清德未曾料到的是,柯文哲居然成为了罢免的关键人物。柯文哲的妻子陈佩琪,近日在反罢阵营中以柯文哲的名义号召反对罢免,甚至透露出将向土城市提出申请,要求柯文哲在7月26日能够投下“不同意”票。此举无疑让赖清德感到非常焦虑,紧接着,柯文哲于7月21日收到了罢免通知单,而法院也裁定将柯文哲延押两个月,这一系列的举动,显然是针对柯文哲的政治报复。黄国昌公开表示,赖清德此举是要告诉外界,柯文哲虽然可以投票,但他就是不让你投。
这种局面让外界感到震惊,但蓝白阵营的反罢动作依然未停,7月23日,白营果然正式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让柯文哲能够参与投票,这一申请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最新的民调显示,88%的民众支持让柯文哲出来投票,只有10%的人反对,另有2%未表态。这表明,即使被羁押,柯文哲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如果柯文哲能够成功投票,无疑会对反罢阵营产生极大的提振,迅速凝聚柯粉的力量,甚至可能影响到中间选民的态度,从而在反罢中获得更大的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绿营显然开始感到焦虑不安。7月24日,北院对是否允许柯文哲出来投票展开了庭审,台北选举委员会表示,只要柯文哲能够亲自回到所在地参与投票,他们将不加阻拦。但北检方面则坚称,在现行规则下,无法允许在押人员外出投票,理由是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且外出投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维序问题。
这一争论的结果,虽然还未揭晓,但可以看出,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对罢免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柯文哲被允许出来投票,那佩戴手铐和脚镣的画面无疑会引发柯粉的不满,严重损害绿营的形象。相反,如果北院选择拒绝柯文哲的申请,反而会激起更多反对者的愤怒,支持反罢的人将士气大增。因此,赖清德此时的决策,几乎注定了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媒体人郭正亮对此表示,柯文哲至今依然被羁押,并直言,如果此次罢免能够彻底失败,柯文哲有可能获得交保,这一结果也将成为反罢的重大胜利。与此同时,蓝营也未放松,黄国昌决定加入凯道行动,号召更多人前往凯道表达愤怒。随着蓝营大咖的纷纷到场,7月25日的凯道行动将成为这场反罢战斗的高潮。而赵少康则呼吁所有不满绿营做法的民众一起走向凯道,发出愤怒的声音,坚决反对绿营肆意压制异见。可以预见,如果此次行动能够复制4月26日凯道行动的成功,那么7月26日的罢免结果将几乎没有悬念,反罢一方将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