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李克农正在被追捕,一位国民党上校军官突然将他拽上黄包车,让勤务兵拿了一套军服,把李克农伪装好后说“以后你就是我的中校秘书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7年4月,上海与南京之间的铁路沿线风声鹤唳,李克农自芜湖辗转而来,衣衫褴褛,脚上的布鞋早已开裂,衣袖上还有未干的血痕,他手中握着一份刚从地下党支部带出的名单,背后是越来越紧的搜捕。 此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不过数日,各地大肆搜捕共产党员,上海街头与南京车站贴满悬赏令,李克农的名字赫然在列。 抵达南京下关车站那天,雨刚停,风夹着寒意,李克农穿过站台,看到布告栏上自己的通缉画像,额角沁出冷汗,他低头快步穿行,试图穿过站前的菜市巷子。 刚走到街口,迎面一队宪兵搜查而来,他拐入旁边胡同,又撞上一辆迎面而来的黄包车,车帘微掀,一个身穿呢子军装、佩戴上校军衔的军官正坐在其中。 李克农认出了那人,是王振武,三年前,两人初识于安庆,那时王振武生活清苦,住在小旅馆里,偶然拾得一只皮夹,里面是李克农同志的委任状与两百元银票。 他没有拿钱,反而贴出招领启事,原物奉还,事后两人吃了一顿饭,说了些时局,彼此都记住了对方。 再见面已是生死边缘,王振武没有多问,让身边的勤务兵拿出一套中校军服,把李克农带走,直接上了车。 车一路拐进小巷,再穿过长江路,进入驻南京的第六军办事处,当晚李克农就在办公楼后厢房里换上军装,临时登记为“政治部机要秘书”,住进军属宿舍。 为了不引起怀疑,王振武将李克农带入军中日常事务,甚至安排他处理部分文书,李克农白天跟随部队巡查、编写通报,晚上整理情报信息。 三个月内,他没有暴露,一次晚点名时,有人私下询问这位“新秘书”的来历,王振武说是上级调派,不许多问。 期间王振武常以工作之便掩护李克农向党组织传递消息,有时派勤务兵骑马送信,有时以开会为名带他外出联络。 他家在霍邱,几次将李克农转移到那里藏匿,借口是军中事务调整,李克农则在院中整理文稿,帮助王家孩子辅导功课。 王振武的夫人知道家中多了位“军中来客”,每日端菜送饭,从不多问,她煮的腌菜炖豆腐是当地家常菜,简单却能吃饱。 有时夜深了,李克农会在院子里走动,听见远处传来狗吠声,总会下意识背靠墙角躲藏,他知道,随时可能暴露。 后来风声愈紧,有亲近军中同僚暗示,有人怀疑“李秘书”的身份,王振武不再犹豫,他让家中女眷装扮成出门省亲的模样,雇来两顶青布遮面的轿子。 李克农化妆成随从军官,王振武亲自陪同,一路从霍邱出发,经滁州,向上海方向撤离。 经过几个岗哨时,士兵见是官员家属出行,没有多盘问,抵达上海外围后,王振武安排轿队中途解散,又托熟人送李克农至法租界。 李克农从那一刻起脱离追捕,再次进入地下党系统,不久后,他成功潜入国民党内部,进入徐恩曾手下的特务系统,担任要职。 王振武的掩护举动很快传出风声,南京的军政系统对他展开审查,虽未查出实证,但他的军职被一笔勾销。 他被调至地方,后又去往垦务系统,再难回到原岗位,面对朋友的安慰,他只是摇头说:“自己信的事,做了就好,” 1931年顾顺章叛变,情报系统遭重创,正是李克农所在的“龙潭线”提前预警,周恩来等人迅速转移,避免重大损失。 王振武已与党组织失联,不再参与任何行动,几年后,他因被控“包庇共产党”而被羁押,最终没有等到平反的消息。 李克农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要职,多次提及王振武,他曾向组织汇报那段经历,强调自己能存活下来,是因为有人不计后果护他脱险,一次在回皖南视察时,他站在霍邱田埂上,看着远处王家老宅旧址沉默许久。 王振武的名字在公开记录中提得不多,他既不是党员,也未留下大量文字,但那一年四月,那辆黄包车上的短短七分钟,却让中国情报战线少了一次挫败,多了一位顶梁柱。 中校军服藏在国家安全教育展馆的一隅,胸章背后刻着一句话:“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没有署名,只有知情人知道,那是王振武留下的手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近代史》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隐蔽战线英雄谱:李克农》 央视新闻客户端《党史中的惊险瞬间:黄包车里的生死营救》
1927年4月,李克农正在被追捕,一位国民党上校军官突然将他拽上黄包车,让勤务兵
如梦菲记
2025-07-23 16:16: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