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很多孩子的肚皮非常薄弱

大胆的走走 2025-07-22 14:32:28

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很多孩子的肚皮非常薄弱,而且体内排泄物也清晰可见,于心不忍的他变卖家产,掏空医院9700多万去救治,不料这一决定竟然拯救了3000多条人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9年,河南的冬天很冷,当医生“宋兆普”走进那家孤儿院时,他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义诊,谁知,掀开一个六岁女孩的衣服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心里一紧。 孩子的肚皮非常薄,更让他揪心的是,这里很多孩子都是脑瘫,一个个瘦的见骨,有些长期卧床的孩子,身上甚至长出了褥疮,可他们眼睛里求生的光,亮的映人。 福利院负责人一脸无奈,说这些都是被不要的脑瘫弃婴,由于人手实在不够,连基本的护理都难全。 宋兆普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正用头不断地撞床栏,护工解释道小男孩是脑损伤,院里没人懂康复,就在这时,一只小手拽住了他的白大褂,他低头,对上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孩子含混地喊了声“爸爸”。 这一声“爸爸”,喊在宋兆普的心上,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从这一刻萌生。 当晚,医院二十年攒下的9700万家底,摊在了账本上,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欲言又止,墙上,父亲“宋金庚”在合影里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临终前只留下一句“治病别算账”。 而他常说的那句“医生不光是治病的,更是救人的”,此刻在宋兆普耳边回响,他挣扎了一晚上,到了凌晨三点,终于拨通了电话,语气却异常坚定:“把孩子送过来,钱我想办法。” 这个承诺,很快变成了三百多张病床和二十间改造病房,副院长找上门来,几乎是吼着问他:128个孩子,你养得起吗?” 宋兆普回应道:“养不起也得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失去生命吧”,这话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却像个无底洞,孩子们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光尿不湿就要用掉上千个多个。 开销一旦庞大起来,宋兆普先是动员全院职工捐赠旧衣服,裁剪成尿布,而后又前往学校恳请学生援助,但这些举措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最艰难的时候,中药房的抽屉里只剩下些陈年药渣,他一咬牙,决定卖了祖传的紫檀药柜,又卖了市区的房子,全家搬进了医院宿舍,就连父亲留下的珍贵药材也全变了现。 而转机,就出现在那个总用头撞床的男孩身上,宋兆普用冰片刺激他的吞咽反射,再配合祖传的醒脑开窍针法,这套独创的“冰激疗法”竟意外地起了效。 在一次针灸时,男孩突然笑了,三个月后,他居然能自己捧着碗喝粥了,这个奇迹,让福利院送来的患儿瞬间增加几百名。 有个名为“党恩”的女孩,刚来时四肢僵硬,然而,经过两年的治疗后,她竟能跌跌撞撞扑入宋兆普怀中背唐诗,一个又一个孩子站了起来,其中有些还被好心家庭收养。 直到2013年,金庚医院被定为脑瘫患儿定点医院,每个孩子能获得国家补助,宋兆普才总算松了口气。 然而,他的脚步并没停在河南,2015年,他带着团队去了新疆墨玉县,操场上挤满了赶着毛驴车来的维吾尔族家长。 一个叫阿迪力的十五岁少年蜷在父亲背上,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体重非常轻,宋兆普当场就决定,把包括阿迪力在内的10名患儿带回河南治疗。 为了尊重他们的习俗,医院专门制作了一个清真厨房,护士们甚至学跳新疆舞来哄孩子们,五年后,当阿迪力能扶着双杠走路时,他父亲把馕饼和葡萄干堆满了诊室,用生硬的汉语说:“您给了孩子两次生命。” 这场救助,最终在新疆和田地区建起了四家康复中心,培养了700多名本地的维吾尔族康复师。 一个当初看似“疯狂”的决定,滚雪球般拯救了3000多个脑瘫弃婴的生命,其中820名孩子被国际家庭收养,在世界各地开始了新的人生。 而那个当年总撞头的男孩,如今已是新疆康复中心的一名康复师,正教着新来的孩子认识针灸穴位。 那么,在一个凡事讲求成本与回报的时代,宋兆普这种近乎“不计后果”的投入,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或许是对“价值”二字的重新定义。 当一个社会习惯用金钱衡量一切时,总有人会用行动提醒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比如一个孩子的笑脸,一个家庭的完整,一个生命的尊严。 宋兆普赌上的不只是9700万的家底和自己的性命,他赌的是一种信念:人,是不能被放弃的。 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傻气,恰恰是我们这个精明时代里最稀缺的资源,当60岁的宋兆普被问到后不后悔时,他摇摇头,眼里有光:“看着那些孩子从不会动到能跑能跳,从没人要到有了家,值!太值了!” 而这个“值”字,恐怕任何人都算不出来,但它却是一个医者所能追求的最高荣誉。 【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0 阅读:0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