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陕西咸阳农民老高锄地时,无意中挖出一个52斤重的大金马。他见四下无人,就地掩埋,而这一发现揭开了2000多年前的一段秘史! 老高是豆马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四十来岁,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手上满是老茧。他家几代人都靠种地为生,小麦、玉米是日常收成,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踏实。1980年代初,农村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老高也分了地,满心想着多打点粮食,改善生活。村里人都知道附近有汉代大墓,茂陵离这儿才四公里,卫青、霍去病的陪葬墓也在不远处。1963年,村民赵振华挖出过青铜犀牛尊,成了国宝,老高听过这事儿,但从没想过自己会碰上类似的好运。 1981年7月的一个下午,老高在田里干活,锄头突然碰到硬东西。他扒开土一看,露出一匹金光闪闪的马形物件,重约52斤,长76厘米,高62厘米,造型威武,鬃毛雕刻得细腻入微。他见远处有村民,便赶紧用土盖住,插了根草做标记。那晚,他趁着月光回去确认,发现这匹马工艺精湛,像是古董。他想起青铜犀牛尊的事,又想到私藏文物不对,第二天一早就跑去茂陵博物馆报了信。 博物馆接到消息,立马派考古队赶到现场。在老高指点下,他们小心挖出这匹鎏金铜马。专家一看,马身镀金,口露六齿,双耳挺立,线条流畅,明显是西汉时期的工艺精品。接着,考古队在出土点附近15米处挖出一座大墓,清理出200多件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和玉器。最抢眼的是个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高58厘米,炉身缠着九条活灵活现的龙。不少器物刻有“阳信家”字样,专家推断墓主是平阳公主——汉武帝的姐姐。 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和王皇后的女儿,原封阳信公主,后嫁平阳侯曹寿。她一生嫁了三回,最后跟卫青结为夫妻。卫青从她府上的骑奴起步,后来抗击匈奴立功,成了大将军。墓里这匹鎏金铜马,专家认为跟汉武帝远征大宛的汗血宝马有关。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大宛马的消息。汉武帝派人拿黄金去买,大宛王不卖还杀了使者,惹怒了汉武帝。他派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回3000多匹马,到玉门关只剩800多匹。这匹铜马可能是纪念那段历史的。 平阳公主墓离卫青墓才1300米,符合西汉“合葬不同墓”的规矩。鎏金铜马和200多件文物,证实了史书里的记载,也展现了汉代皇室的生活。这发现还推动了汗血宝马和丝绸之路的研究,让人更明白汉武帝那会儿的马文化有多重要。鎏金铜马工艺精湛,说明汉代冶金技术已经很牛了,镀金的马身和细致的雕刻,都透着那时候的匠心。 鎏金铜马挖出来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了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九龙鎏金香炉送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年吸引一大堆人来看。考古队把墓里的东西收拾好,200多件文物成了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这事儿传开后,美国、日本都轰动了,鎏金马在30多个国家展出过,最近一次是2023年3月从日本回来。茂陵一带也因为这发现成了考古热点,博物馆扩了展厅,还搞了教育项目。1981年后,当地16个村建了55个文物保护小组,培养了269名通讯员,田野里的文物安全有了保障。 老高报了文物,博物馆给了他100块钱奖励,那时候够他好几个月花销,还送了个搪瓷茶杯和一台彩电。他没拿这事儿炫耀,依旧扛着锄头下地,种他的小麦和玉米。村里人挺佩服他,喊他“挖金马的老高”,他的故事成了村里的传奇。晚年他常跟人聊起这事,语气里有点自豪。他没发财,但因为保护文物得了尊重,日子还是那么朴实。
1981年,陕西咸阳农民老高锄地时,无意中挖出一个52斤重的大金马。他见四下无人
文山聊武器
2025-04-29 18:18: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