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刚进教室,老师就问他:你的英语怎么样?邓亚萍却说:我连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邓亚萍,1973年出生在河南郑州,小时候就显露出乒乓球天赋。1988年,15岁的她进入国家队,开启了属于她的辉煌时代。1992年和1996年,她两夺奥运女单和女双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奥运四金得主。14年职业生涯,她拿下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霸占世界第一。那时候的她,球风快狠准,身材虽矮小,但气势无人能敌。1997年,24岁的她选择退役,决定去清华大学读英语系,彻底换了人生跑道。 刚进清华,邓亚萍的英语水平是真的惨。26个字母都认不全,单词不会读,语法更别提了。面对这样的起点,很多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她不服输。她给自己定了死计划:早上背单词,晚上听广播,连睡觉前都在默念。为了赶上进度,她还找了个家教盯着她学。几年下来,她的努力没白费,2001年,她硬是拿到了清华大学英语学士学位。这成绩,搁谁身上都得竖大拇指。 可邓亚萍没止步于此。2002年,她跑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硕士,学的是当代中国研究。刚到英国,语言不通,文化也不熟,但她靠着那股冠军的倔劲,又挺了过来。2008年,她更厉害了,直接进了剑桥大学,拿了个土地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写的还是北京奥运会的品牌战略,跟她当年在北京奥运组委会的工作挂钩。能从零基础拼到博士,她这韧性真不是盖的。 退役后的邓亚萍也没闲着。她当过国际奥委会的运动员委员,给体育圈出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在组委会忙前忙后,帮着把赛事办得漂漂亮亮。2016年,她还跟中原资产管理公司搞了个邓亚萍体育投资基金,计划募50亿,投到体育赛事、场馆、用品这些领域。她甚至还瞄上了电竞,嗅觉敏锐得很。不管是学界还是商界,她都混得风生水起。 说到底,邓亚萍的成功不是靠运气。她从乒乓球桌到课桌,再到商场,一路靠的是那股不认输的劲头。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起点多低,只要肯拼,总能闯出一条路。她不仅给自己争了口气,也让大家看到,退役运动员不是只能吃老本,还能有新活法。她的故事接地气,又挺励志,看完让人忍不住想鼓掌。 其实,邓亚萍这条路也反映了中国运动员退役后的处境。那时候不像现在,退役后出路少,很多人得自己摸索。她能走到这一步,除了个人努力,也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候。从她的经历看,教育真能改变命运,尤其是对运动员来说,可能是个翻身的好机会。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刚进教室,老师就问他:你的英语怎么样
潮女炫风尚
2025-04-27 00:01: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