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8日报道:“欧盟官员批评北京最新的减排承诺‘令人失望’,称这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9 14:02:47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8日报道:“欧盟官员批评北京最新的减排承诺‘令人失望’,称这将加大全球气候目标实现的难度后,中国外交部反批欧盟抱持‘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失明’,在自身气候目标上行动迟缓。”   欧盟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现实版过河拆桥”,自己行动拉胯还想倒打一耙,所谓“批评中国减排承诺”不过是掩盖自身窘境的遮羞布。   当年全球气候议题刚热起来的时候,欧盟拿着“人类共同责任”的大旗四处游说,对着工业基础还不算雄厚的中国反复强调减碳的重要性,把新能源赛道描绘成未来发展的必争之地,忽悠着中国卯足劲入局。   那时候他们大概没料到,中国会真把减碳当回事,更没料到中国能在短短十几年里跑到全球前列,这下自己跟不上了,就急着跳出来泼脏水。   中国从来不是只喊口号不做事的主,外交部说欧盟“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失明”,每一个字都有实打实的事实撑着。过去十年里,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涨到了17.9%,碳排放强度下降超过34%,这些数据都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硬实力早就领跑全球,截至2025年7月,风光装机总规模达到16.8亿千瓦,占全球比重接近一半,是2015年的近10倍,这速度在全球能源史上都少见。   以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更是彻底站稳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贡献了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70%以上的锂电池和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单是2020年以来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就帮其他国家减少了约41亿吨碳排放。   更打脸的是,中国早就超额完成了自己的承诺。2020年承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结果2024年就提前6年实现了,现在中国每消费3度电里就有1度是“绿电”。   国际能源署都承认,全球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中国引领的“绿色电力时代”,甚至说“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故事都是中国故事”。这样的行动力,哪里配得上“令人失望”四个字?   再看看欧盟自己的样子,简直是把“双重标准”刻在了骨子里。他们在2019年推出“欧洲绿色协议”,喊着2050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减排55%的口号,听着挺唬人,可真到执行的时候就露了怯。   俄乌冲突一来,俄罗斯的天然气断供,德国、法国这些碳排放大国立马扛不住了,转头就重启煤电,所谓的“碳中和”直接成了笑话。2023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减反增,达到34亿吨,在全球排第四位。   欧盟委员会今年5月的报告更直白,说按照现有措施,到2030年最多只能减排54%,离法定的55%目标还差1个百分点,而且交通、建筑、农业这些关键领域的减排进度根本跟不上,碳汇建设还有4500万吨到6000万吨的缺口,23个成员国里有5个没达标,只有9个能完成碳汇目标。   自己的承诺都兑现不了,还好意思对中国指手画脚,这不是选择性失明是什么?   欧盟急着跳脚的真正原因,根本不是什么气候目标,而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绝对优势戳中了他们的痛处。过去欧盟总觉得自己在高端制造领域握着话语权,可现在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已经把他们甩在了后面。   就说新能源汽车,2024年全球销量1700万辆,中国一家就占了900万辆,接近6成份额,而欧盟地区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总共才450万辆,还不如中国一年的销量,占当地汽车总量的比例连2%都不到。以前欧盟车企喊着2030年停售油车,现在全改口了,只能靠着保护主义续命。   最讽刺的是,欧盟一边举着气候大旗批评中国,一边挥舞着保护主义大棒打压中国企业。明明中国电动车的高性价比是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优势带来的,欧盟却毫无根据地贴“补贴”标签,在没有盟内产业申请的情况下自主发起反补贴调查,还征收高额关税。   截至2025年,欧盟正在执行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有95项,涉及393亿美元中国出口,今年就发起了7起原审调查,占他们对外调查总量的40%。   这种“一手谈气候合作,一手搞贸易壁垒”的操作,说白了就是输不起了,想用政治手段阻拦市场竞争。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从来不是只为自己,而是实实在在在帮全球推进减碳。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比重已经到了34%左右,是全球投资最多的国家,出口的光伏、风电产品支撑了无数国家的能源转型。   反观欧盟,不仅自己减排乏力,还对美国这种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3.3倍、反而加大化石能源开发的国家视而不见,这种双重标准谁都看得明白。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