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生产商破产!美军蒸汽弹射器岌岌可危,今后有问题只能指望中企了。 据综合多方消息源,美国主要的蒸汽弹射器供应商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BW)的军工部门已经破产。目前看来,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企业外,可能没有其他具备完整航母蒸汽弹射器生产能力的企业。 据称因美国海军转向电磁弹射技术,BW公司长达约20年没有新订单,难以维持生产线。这家从 1867 年就成立的老牌企业,当年可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锅炉的狠角色,后来专门给美国航母造蒸汽弹射器,全世界跑的蒸汽弹射器几乎全是它家的活儿。 你知道它造了多少吗?光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就装了 40 条,小鹰级和企业级加起来 20 条,连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那两条都是从它那买的,前前后后一共造了 62 条 C-13 型蒸汽弹射器,说它垄断全球一点不夸张。 可为啥说倒就倒了?还不是美国海军自己作的。二十年前一门心思要搞电磁弹射,觉得蒸汽弹射是老古董,直接断了 BW 公司的新订单。 一家公司二十年没新活儿,还要养工人、维护生产线,美国又没有国家统筹着保产业链,纯靠企业自己扛,哪扛得住? BW 公司也挣扎过,想升级现有的弹射器,还游说美国把退役的小鹰级航母卖出去好续订单,结果全黄了,最后只能把军工部门拆出来破产,设备当废铁卖,图纸锁进档案馆,整条生产线彻底没了踪影。 本以为电磁弹射多厉害,结果福特号航母花了 130 亿美元,装的电磁弹射器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刚开始陆地上测试,每弹射 41 次就坏一次,折腾了八年到 2025 年,故障率还是高达 1/400 次。 这意味着啥?福特号设计的日均起降 160 架次,按这故障率算,不到 3 天就得趴窝,四条弹射器每天都得坏一条。2022 年福特号第一次部署 53 天,总共才起降 1250 架次,平均一天 24 架,连小型航母都不如,跟设计指标差了 6 倍多。 更要命的是,这玩意儿修起来费劲,每弹射 272 次就得停机修半年,换个零件还得把动力系统全停了,航母在海上就是个活靶子。 这时候美国想回头用蒸汽弹射,才发现路早被自己堵死了。现役的 11 艘尼米兹级航母,用的全是 BW 公司的蒸汽弹射器,现在坏了只能修修补补,根本没法换新品。海军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快退役的旧航母上拆零件,一艘拆完再拆另一艘,纯粹啃老本。 有人可能问,全世界就没别的国家能造吗?还真没有。英国早年倒是搞过蒸汽弹射器,可后来自己的航母全用滑跃甲板,技术早就丢光了,生产线拆的拆、卖的卖,现在连图纸都未必找得全。 法国更别提,戴高乐号航母那两条蒸汽弹射器还是上世纪从美国买的 BW 产品,自己压根没能力造,这些年连维修都得求美国。 俄罗斯当年苏联时期倒是试过研发,可折腾半天没成功,现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还是滑跃起飞,蒸汽弹射器对他们来说就是个传说。其他国家更不用想,连航母都没几艘,哪有本事造这种高精尖设备。 那为啥说只能指望中国企业?咱们可不是吹的,中国早就把蒸汽弹射器的技术摸透了。虽然福建舰用的是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器,但这是建立在咱们已经掌握蒸汽弹射技术的基础上。 要知道,电磁弹射比蒸汽弹射复杂多了,中国能搞出故障率 1/3200 次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器,能量损耗才 5%,比美国 35% 的损耗强太多,蒸汽弹射对咱们来说就是顺手的活儿。 而且中国的产业链有多全?美国福特号电磁弹射器的核心部件钕铁硼磁体,几乎全靠从中国进口,连造航母的重型设备,80% 都得买中国振华重工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考虑到产业链的完整性,不像美国那样放任企业自生自灭。咱们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是一体的,就算暂时没订单,技术团队和生产线也能保留,随时能启动生产。 现在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真没人能拿出完整的蒸汽弹射器生产方案。印度想造核航母,找遍全世界都没地方买蒸汽弹射器,最后只能等着买美国退役尼米兹级的二手零件,这就能看出来,中国的能力有多稀缺。 谁能想到,以前在航母领域横得不行的美国,现在居然要在蒸汽弹射器上看中国脸色。这不是咱们故意卡脖子,是美国自己断了自己的路。 BW 公司破产不是偶然,是美国军工只看短期利益、放弃产业链的必然结果。而中国靠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知不觉就成了全球的 “接盘侠”。 往后美军那些尼米兹级航母的蒸汽弹射器要是真坏到没法修,除了求中国企业,真没别的辙了。这事儿听起来像笑话,可全是用数据和事实堆出来的真事儿,不服都不行。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10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