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长春航展降落时大幅度倾斜的运-20运输机,应该是遭遇了突然出现的大侧风,不过机组艺高人胆大及时稳住飞机。 这次长春航展上,歼-20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旱地拔葱,机身周围扯出的螺旋状涡流,像给战机裹上了一层银色光环。 这背后是国产涡扇-10C发动机的澎湃推力,再加上可动机翼边条的精妙设计,能让机动性提升27%还不影响隐身。 地面上编号CB10300的歼-20更藏着硬核信息,意味着总产量已超300架,把美国F-22(约180架)和俄罗斯苏-57(不足50架)加起来都甩在身后。 从早年依赖俄制发动机,到如今玩“眼镜蛇机动”、出双座版歼-20S指挥无人机,歼-20的进化史,写满了中国航空的“确定性”实力。 可就在歼-20的完美谢幕还没让人缓过神时,运-20的降落环节突然画风突变。 熟悉飞行的都清楚,降落是全流程最危险的阶段,尤其是大型运输机,翼展宽、机身重,对气流变化格外敏感。 当天现场风速本就不低,就在运-20对准跑道、即将接地的瞬间,一阵妖风突然从侧面袭来。 肉眼可见的,这架最大起飞重量超200吨的庞然大物,机身猛地向一侧倾斜,左翼几乎要擦到地面,现场观众的惊呼声瞬间响起。 从飞行原理来讲,大侧风会破坏飞机的升力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机体擦地、轮胎爆胎,甚至冲出跑道。 但机组人员没有慌乱,他们先是果断加大油门,让发动机保持足够推力稳住高度;接着精准调整方向舵和副翼,一点点修正倾斜角度;起落架接地时,主轮先触地缓冲,随后前轮稳稳跟进,整个过程也就十几秒,却像过了半个世纪。 当运-20最终平稳停在跑道上时,现场掌声雷动——这哪是简单的降落,分明是一场空中危机处置演练。 歼-20的“确定性”,是科研人员用无数次试验打磨出的技术精度;运-20化解“不确定性”,则是飞行员用千锤百炼的技术和心理素质筑起的防线。 就像这次航展,歼-20首次开放地面静态展示,连座舱细节都大方亮相。 而且更先进的涡扇-15发动机已经在路上,现在展示的,只是我们的“基本盘”。 这次航展,让更多人让看到中国空军不只有能挑战物理极限的战机,还有在危急时刻能“力挽狂澜”的飞行员。 就像运-20机组,他们没机会像歼-20那样做炫酷特技,但在面对突发风险时,他们用一次完美的处置,证明了中国空军“人机合一”的真正实力。 这种技术与人才的双重底气,才是中国空军真正的威慑力。
枪声打响了,美军击沉3艘委内瑞拉船只,委内瑞拉船只遭袭击,几秒钟后被巨大火球吞噬
【36评论】【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