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杜月笙幼子杜维嵩理完发后,发现钱包被偷,老板以为他耍无赖,破口大骂:“你个小瘪三,再也别让我看到你…”哪成想,杜维嵩竟然因为这句话自杀了…… 一个理发钱包的意外丢失,一句”小瘪三”的恶言相向,怎会成为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选择结束生命。 1888年农历七月十五,杜月笙出生在浦东高桥镇一个贫苦农家。四岁丧母,六岁失父,这个孤儿靠着舅父抚养长大。十四岁那年,杜月笙来到上海当水果行学徒,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1918年,他进入青帮头目黄金荣家中做杂务,凭借机敏获得赏识。1925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创办专营鸦片的”三鑫公司”,从此自立门户成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杜月笙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教育格外严格。儿子杜维藩高中时逃考被他狠甩耳光,女儿杜美如考试不好被鞭子抽打。 杜月笙一生娶了五房太太,育有八子三女。其中最小的儿子杜维嵩生于1936年,母亲是四房姚玉兰。杜维嵩出生时父亲已近五十,这个老来得子让杜月笙格外疼爱,与对其他孩子的严厉教育截然不同。 杜月笙对杜维嵩的教育松懈了不少,与其他兄弟姐妹的”狼性教育”根本没法比。夫妻俩对杜维嵩的养育倒是出奇的一致:宠养、富养、放养,本以为能养出个矜贵的小少爷,没想到养出个无法无天的二世祖。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临终时他烧毁了所有欠条,只留下十万美金,分给五房太太和子女。杜维嵩分到的只有1万美元左右,对于大手大脚惯了的他来说根本不够用。 杜月笙去世后,姚玉兰应宋美龄邀请带着子女去了台湾。为了维持曾经的生活,姚玉兰只能靠变卖首饰度日。据杜美如回忆,家中没钱了母亲就拿出件首饰当了,够管家里一年开销。 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努力适应新环境,杜维善后来成为著名地质师和古钱币收藏家,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珍贵古币;杜美如嫁给台湾飞行员后移居约旦开中餐馆。可杜维嵩却开始厌恶交际,懈怠学习,还在靠着母亲的首饰混沌度日。从锦衣玉食的少爷一下子跌落尘埃,他很快就患上了心理疾病。 这些年来,人人都表面叫他”杜小公子”,背地里却不停地笑话他。那些所谓父亲的朋友,在父亲死后都像鸟兽一样散了。杜维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无人察觉他内心的痛苦。 1965年11月的那个下午,二十九岁的杜维嵩走进台北一家理发店。理发结束后他准备付钱,却发现钱包不见了,应该是在路上被小偷偷走了。理发店老板见他付不出钱,立刻变了脸色。杜月笙离世十几年了,积威早就散了,杜维嵩这些年的落魄人尽皆知。 “没钱,您理什么头发呀?还以为是杜月笙在的时候呢,一天天装得人模狗样的。”老板的话刻薄而尖锐。杜维嵩试图解释和反驳,老板却更加不屑:“三十岁的人了,连个理头发的钱都掏不出来,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杜月笙的儿子”。 接着,更加羞辱的话脱口而出:“你个小瘪三,再也别让我看到你…”这句话如雷击一般,彻底摧毁了杜维嵩脆弱的心理防线。“小瘪三”正是当年上海滩对底层混混的蔑称,他的父亲杜月笙年轻时也曾被人这样称呼。 回到家中,杜维嵩越想越绝望。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生活了,捉襟见肘的日子可能要伴随他一生。趁着母亲外出,杜维嵩服用了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姚玉兰发现时,儿子已经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唯一为他的死亡痛苦的,只有母亲姚玉兰。在寥寥几人的葬礼上,姚玉兰哭得几乎要断了气。杜维嵩的死让她意识到,正是自己平时太过宠爱,才让儿子毫无抗压能力。 杜维嵩的悲剧成为杜家子女中唯一的污点。他一生都没有学会如何面对挫折,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当父亲的庇护消失后,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无法承受现实的风雨。一个理发店老板的几句话,就足以摧毁他脆弱的心理防线。 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当作教育的反面教材。再强大的父亲,也不能为子女遮挡一辈子的风雨;再富有的家庭,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培养出无法适应社会的孩子。杜维嵩短暂的二十九年人生,是对溺爱教育最沉痛的警醒。 从呼风唤雨的上海滩大佬,到自杀身亡的落魄公子,杜家的兴衰浮沉让人唏嘘。你觉得杜维嵩的悲剧是教育方式的问题,还是时代变迁的必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65年,杜月笙幼子杜维嵩理完发后,发现钱包被偷,老板以为他耍无赖,破口大骂:
熹然说历史
2025-08-29 00:18:36
0
阅读: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