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被杀21年后,明宪宗问当年跟着于谦守北京的周能:“当年于少保被冤时为何不辩解

冷香侵梦幽 2025-08-28 14:47:29

于谦被杀21年后,明宪宗问当年跟着于谦守北京的周能:“当年于少保被冤时为何不辩解一句?”周能的一番话,让明宪宗唏嘘不已。 周能抬起头,看着这位年轻的皇帝,思绪一下飘回到了二十一年前那灰暗的日子。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不自觉地有些发颤,缓缓开口道:“陛下,于少保他……何须辩解啊。” 明宪宗微微皱眉,眼中满是不解:“何出此言?生死攸关之际,辩解一二,兴许便能逃过一劫,难道于少保就甘愿冤死不成?” 周能苦笑着摇摇头,像是陷入了回忆:“陛下,当年土木堡之变后,整个京城都乱成了一锅粥。瓦剌的铁骑在城外虎视眈眈,朝中大臣们有的主张南迁,有的吓得瑟瑟发抖,是于少保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他整军备武,鼓舞着我们这些将士的士气,告诉我们,京城在,大明的脊梁就在!那时候,他心中只有家国,只有百姓,哪曾想过自己的安危呐。” “后来,他带着我们拼死守城,多少个日夜未曾合眼,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凉水。德胜门一战,于少保亲自督战,将士们被他的气势所感染,个个奋勇杀敌,硬是把瓦剌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那一战,可保住了整个大明啊!”周能说到此处,情绪有些激动,声音也拔高了几分。 “可谁能想到,后来的夺门之变,一切都变了。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个由头,将于少保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罗织罪名,诬陷少保,可少保他根本不屑于和这些小人争辩。在他看来,自己所作所为,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何须向这些蝇营狗苟之徒解释。”周能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脸上满是愤慨。 明宪宗沉默了,他似乎能想象到当年于谦在朝堂上,面对那些污蔑和陷害,那一脸的坦然与不屑。半晌,他又问道:“难道就没有想过,为了家人,也该为自己辩解吗?他死后,于家也受到了牵连啊。” 周能长叹一口气:“陛下有所不知,于少保一生清廉,两袖清风,家中并无多少积蓄。他平日里最看重的,便是自己的名节和忠义。他常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了大明,他可以肝脑涂地。 在他心里,若是为了保命而与那些奸臣同流合污,或是为了自己而不顾大局,就算活着,也没了意义。他不愿让自己的一世英名染上半点尘埃,所以才任由那些人处置。” “再者,少保也料到,自己的死或许能平息一些事端,不至于让朝堂陷入更大的混乱。他是用自己的性命,换大明的安稳啊。”周能说着,眼中已满是泪水。 明宪宗听完,心中一阵刺痛,他想起自己即位后,为于谦平反,恢复其官职,可这又怎能弥补当年的冤屈呢。于谦,这位大明的脊梁,一生光明磊落,却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令人痛心。 “于少保如此忠义,朕却没能早一些为他洗刷冤屈,实在有愧于他啊。”明宪宗的声音中满是自责。 周能连忙跪地:“陛下圣明,如今能为少保平反,少保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明宪宗挥挥手,让周能起身,他望着殿外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整顿朝纲,不让忠臣良将再蒙冤受屈。 于谦的故事,就像一座丰碑,屹立在大明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忠义、他的担当、他的无畏,都将被后世铭记。而明宪宗在知晓于谦当年的心境后,也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要做明君的种子,努力让大明的朝堂变得清明,让于谦的悲剧不再重演。 参考书籍:《明史》《明朝那些事儿》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71

用户12xxx71

3
2025-08-28 15:49

明朝皇帝刻薄寡恩,朱祈镇杀功臣、朱由检杀功臣,到最后由自己杀自己

苏米

苏米

2
2025-08-28 15:48

[赞][赞][赞]

猜你喜欢

冷香侵梦幽

冷香侵梦幽

冷香侵梦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