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李治遭诬陷,他立刻回家拿出了一张字迹发黄的纸条,上面毛主席写的5个字:李治不能死,从此没人再敢动他。 一张发黄的纸条,五个简单的字,却成了开国少将李治最珍贵的护身符。当年轻人质疑这位曾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军医的老将军时,这张毛主席亲笔写下的字条瞬间让所有人哑口无言。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1899年,江西永新县一个木材商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李治。李治在县立禾川中学读书时,霍乱流行,遂立志学医。那个年代,传染病肆虐,无数生命在病痛中消逝,年轻的李治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从此立下了悬壶济世的志向。 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李治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教育。1927年毕业后,他改名李治,在南昌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凭着精湛的医术,李治很快在当地打出了名气,求医者络绎不绝。 好景不长,1930年时局动荡,李治被迫从军,在张辉瓒18师6团任上尉军医。虽然内心厌恶这种被强迫的从军经历,但李治始终坚守医者本分,救死扶伤从不含糊。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30年12月底。在龙冈战斗中,张辉瓒第18师遭到红军主力围攻,全师被歼,师长张辉瓒被俘,李治也成了红军的俘虏。面对红军的询问,李治如实说明了自己被迫从军的经历,表达了对革命的向往。 红军领导经过考察,认定李治确实是被强迫参军的医务人员,决定让他为红军服务。李治在红军第4医院担任医务主任,负责救治在第一次反”围剿”中负伤的1000多名伤员。救治工作相当成功,仅两名腹部重伤员未能救活。这个惊人的治愈率让红军首长刮目相看。 1931年,李治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与傅连暲、戴济民、陈义厚被称为中央苏区医界”四大金刚”,在医疗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长征期间,李治承担了两个红军干部修养连的医务工作,高强度的劳作让他身体严重透支。 长征结束后,李治病倒了。曾经接受过他救治的干部战士们纷纷前来探望,毛主席得知后,因工作繁忙无法亲自前往,特意派人送去了鸡蛋和一张纸条。纸条上用毛主席的亲笔写着五个字:“李治不能死”。 看到这五个字,李治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对来人说:“请转达主席,我死不了,我还要继续治病救人!”这张纸条成了李治最珍贵的收藏,他小心保存着,视如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李治被任命为军事学院卫生部长、院务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是到了1966年后,社会上出现动荡,李治因为曾在国民党军中当过军医,被一些人揪出来批斗,说他”罪该万死”。 面对这些指控,年近七旬的李治并没有慌乱。他起身回家,从珍藏多年的盒子里取出了那张已经发黄的纸条。当他将这张纸条展示给那些批斗他的人看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看到毛主席的亲笔字迹,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人瞬间哑口无言。 从此之后,再没有人敢动李治。这张纸条不仅保护了他的安全,更承载着革命岁月中深厚的战友情谊。李治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1989年,李治因病逝世,享年90岁。这位从医生成长为将军的传奇人物,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救死扶伤,什么是忠诚于党和人民。那张写着”李治不能死”的纸条,伴随他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一张纸条,五个字,却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温度。李治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友谊能够跨越时空,成为最坚实的依靠。你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还能找到这样纯真的战友情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开国少将李治遭诬陷,他立刻回家拿出了一张字迹发黄的纸条,上面毛主席写的5个字:李
熹然说历史
2025-08-09 19:20:15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