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高级将领: 1932年,淞沪抗战的硝烟中,吴淞要塞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滕久寿的身影定格在炮台之上。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他死守阵地,身中数弹仍振臂高呼:“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最终倒在自己誓死守护的土地上。八十多年后,他的名字被列入全国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那份赤诚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1937年7月28日,北平南苑的枪炮声震彻云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与第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五小时,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激战中,佟麟阁头部中弹,壮烈殉国;赵登禹在突围时遭遇伏击,不幸牺牲。如今,北京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车水马龙,两条街道的名字,永远铭记着两位将军的忠魂。 同年,广德保卫战迎来最艰难的时刻。第145师师长饶国华面对弹尽援绝的困境,选择以自戕殉国的方式践行对国家的忠诚,临终前那句“我今日之死,为川军争人格!”掷地有声,他也成为首位牺牲的川军高级将领,用生命为家乡子弟兵赢得了尊严。 1938年的滕县保卫战中,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以寡敌众,在城破之际毅然饮弹自尽。这场惨烈的战斗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王铭章的牺牲,换来了后续战役的关键转机,他的铁血担当永载史册。 时间来到1940年,枣宜会战的战场上,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1500人孤军深入,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身中八弹的他,临终前仍想着“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可告无愧”。作为二战盟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他的灵柩送葬时,十万民众沿街相送,重庆梅花山的衣冠冢,寄托着后人无尽的缅怀。 1942年,缅甸战场见证了中国军人的英勇。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在同古保卫战中死守12天,以800人的伤亡歼敌4000余人,创造了辉煌战绩。然而在撤退途中,他不幸中弹牺牲,毛泽东为他题写挽诗“将军赋采薇”,致敬这位远征异国的英雄。 也是在1942年,山西十字岭突围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为掩护部队撤退,主动留下殿后,最终壮烈牺牲。朱德为他题诗“太行浩气传千古”,山西辽县更名为左权县,让这片土地永远铭记他的名字。 1944年,缅甸战场上,戴安澜部团长陈节率领“中国伞兵突击队”深入敌后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牺牲,被誉为“伞兵先驱”,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伞兵的历史写下了悲壮而光辉的一笔。 这些将领虽隶属于不同部队,却有着同样的家国情怀。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真谛,他们的事迹,永远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高级将领: 1932年,淞沪抗战的硝烟中,吴淞要
博文忆览说
2025-08-08 19:39:41
0
阅读:1